2016,虎嗅祝你继续“白日梦”!

Broadcasted at December 31, 2015 at 09:02PM:
哈哈哈哈好好玩

再过几个小时就是2016了!还记得去年跨年之际虎嗅送给各位的新年礼物吗?是的,今年虎嗅又手提Tango漫画来献礼啦()。一年过去了,Tango君还是一如既往地任性……(虎嗅也是,嘻嘻。所以我们会在文末玩一个“看梦送书”的游戏)

比如手一痒就把门后墙角给“糟蹋”了……

1 今天手痒 把门后的墙角画了.jpg
门口鞋子太乱?画只鸟妈妈给鞋子喂袜子。

1 门口放鞋的地方乱得像鸟巢,画了一只在给鞋子喂袜子的鸟妈妈.jpg
生活中的小细节都可以成为创作灵感(娘娘,小小鞋子它活得不容易啊!):1 今天很无聊.jpg

连石狮子都不放过……

1 百年梦想.jpg

还有各种神级黑。

比如这个,老师,请赐教(浇)!

1113207438.jpg



这是个爱拼字的神父(你们天天玩程序猿真的好吗):1 爱拼字的神父.jpg

七夕吹来一阵清凉的风!

1113229815.jpg

黑现代科技貌似也是Tango的最爱。

比如再也无法直视的视频缓冲……

1113253904.jpg

聊天成瘾:

1113258514.jpg

你以为就你会玩自拍?

3 自拍.jpg

“置之死地而后生”,二维码原来是这么来的:

1113265959.jpg

以及,她说要剁手你就真信吗?

3 无题 剁手.jpg

偶尔也玩一点小深沉。

比如这个,双重人格:

initpintu_副本.jpg

闭上眼就能看见孤独。

2 闭上眼就看见孤独.jpg
想设计一创可贴形的门毯,晚上踏进家门时,能抚慰一下白天外面世界给你带来的创伤。
2 想设计一创可贴形的门毯,晚上踏进家门时,能抚慰一下白天外面世界给你带来的创伤。.jpg

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那个心中有梦、用画笔给我们带来欢乐的Tango。

1113277766.jpg

参加一位独立漫画人办的“漫画已死派对”,画了一幅表态度:

1113271125.jpg

最后让我们帅气地踢飞2015,开始新的一年!

1113275913.jpg

瞧瞧这一幅幅的不正经、不现实、不靠谱哟,虽是不着一字,却又似千言万语,引人脑洞大开。Tango把自己5年里的脑洞打包成册,装在这本《别做梦了》里,说是要你别做梦了,但整本书却是关于一个又一个让你会心一笑的梦,或许正如他所说,“生命充满了这样的悖论。总是睡不着,总是梦不醒。在梦境的残片里,不可能化为了可能,无意义成就了意义。”这“别做梦”,倒像是在鼓舞你,不妨大胆地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梦继续做下去,让这些所谓的“无意义”不断地给自己以惊喜。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马上就要2016,虎嗅祝你继续大胆白日梦,并在新一年里美梦成真。那么当下,你有什么最狂野的白日梦?快在文章下评论说出你的白日梦,我们将在网站、微信等平台上评出最有趣的、虎嗅也被打动的十个白日梦,为这些做梦者送上Tango的这本漫画书,喏,就是下面这个咯~

新年快乐!

别做梦了.jpg

虎嗅个人微信号huxiu302,欢迎勾搭,勾搭时注明工作背景(如创业者、营销人)哦

p-89EKCgBk8MZdE.gif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huxiu.com/article/135798/1.html?f=wangzhan

林夕被举报不爱国,取消内地阅读会活动

Broadcasted at December 31, 2015 at 09:33AM:

亲北京团体“爱港行动”召集人陈净心在微博上举报林夕不爱国,称他公开说过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是人生污点。林夕原本在27日前往广西大学,参与“阅读会大家”的活动。广西大学随后宣布,接主办方通知活动已经取消。林夕于去年四月出席香港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香港研究主办的讲座曾说,为《北京欢迎你》填词作了一趟官方喉舌,是其人生污点。林夕不是唯一遭举报的香港名人,其他遭陈净心举报的名人有香港歌手卢凯彤、歌手谢安琪、香港演员王宗尧等。


rc.img

rc.img

rc.imgmf.gif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olidot.org.feedsportal.com/c/33236/f/556826/s/4c76665d/sc/17/l/0L0Ssolidot0Borg0Cstory0Dsid0F46663/story01.htm

刚获通过的首部《反恐怖主义法》,第18条与互联网业者紧密相关

Broadcasted at December 30, 2015 at 11:37PM:

昨天(12月27日),第十二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闭幕,新华社报道,与会全体159名常委一致通过了中国首部《反恐怖主义法》,法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反恐怖主义法共十章97条,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该法明确,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英文电讯称,星期天(12月27日)通过的这部法律是中国“应对本国恐怖主义与维系世界安全的最新尝试”。

但BBC、路透等西方媒体报道,西方国家对中国新反恐法中要求国际电讯公司合作的条文表达关切,也担心反恐措施是否会侵犯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

针对类似疑问,在昨天下午的发布会上,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李寿伟对此表示:

第一,恐怖主义是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威胁,所以强化反恐怖主义措施,有效地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这本身就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在反恐怖主义措施当中要赋予执法机关必要的手段,同时要加强对执法的规范,要防止执法手段本身侵害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既然法已通过、要纳入执行范畴,那么我们对法律中的一些概念与边界还是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反恐怖主义法》中,与互联网从业者关系最大的应该就是最受西方媒体关注的第十八条。它是什么呢?看清了:

第十八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

好好学习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全文在这里

p-89EKCgBk8MZdE.gif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huxiu.com/article/135407/1.html?f=wangzhan

反恐法稍微弱化后门要求,强制推行实名制

Broadcasted at December 30, 2015 at 11:35PM:

人大常委会网站正式公布了《反恐法》,相比去年公布的《草案》,正式法律稍微弱化了对后门的要求,但强制性推广实名制。 《反恐法》第十八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而《草案》中的要求是“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在电信和互联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中预设技术接口,将密码方案报密码主管部门审查。未预设技术接口,或者未报审密码方案的,相关产品或者技术不得投入使用。已经投入使用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看起来是在受到外界批评和争议之后,官方弱化了后门的要求。 《反恐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对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不得提供服务。”相比草案,实名制正在全方面推行。 《反恐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如果未依照规定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的;以及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停止传输、删除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保存相关记录,关闭相关网站或者关停相关服务的,将面临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面临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反恐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电信、互联网、金融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如果未按规定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对身份不明、拒绝身份查验的客户提供服务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这意味着,明年1月1日之后,移动运营商可能将停止为预付费卡的匿名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rc.img

rc.img

rc.imgmf.gif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olidot.org.feedsportal.com/c/33236/f/556826/s/4c7e6063/sc/3/l/0L0Ssolidot0Borg0Cstory0Dsid0F46674/story01.htm

百度地图网页端有了一个全新的设计,似曾相识的感觉

Broadcasted at December 30, 2015 at 11:28PM:
百度应该可以炒掉设计人员了,根本不需要啊。

一次在查地址的时候我发现,百度地图 web 端更新了一套全新的 UI 设计:

baidu-maps-web

差点以为自己上的是 Google Maps……定睛一看,的确是百度地图。

这是 Google Maps 的 UI:

google-maps-web

同样是用地图铺底,搜索框和工具栏等 UI 浮于地图之上,相邻的 UI 元件之间有空隙不直接相连,新版网页端百度地图和 Google Maps 的相似度非常高。当然,百度地图比较有用的小工具,比如锚点划线测距、标记和分享当前画面范围里的地图到 URL 地址,也被保留在了地图的右上端,直接点击即可使用。

这是之前的百度地图版本:

baidu-maps-web-2

在我看来,这种设计上的改变,突出了对于地图产品的理解变化:之前,在一个网页里塞不同功能的模块,意味着地图是网页的一个功能部分;新版中,搜索框和工具栏作为地图的附属工具存在,着重了地图自身的存在地位。

甭管是借鉴还是抄袭,新版百度地图 web 端至少前一版好看多了。

相关阅读:

    Google 路由器艺术家款这么炫酷才能配得上你

    Google 设计负责人说 Windows 10 就是套了层扁平化皮的 XP

    未来工作没有上班这回事儿

    Google Play商店,重新设计即将上线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pingwest.com/baidu-maps-google-maps/

为你精准预报「几点几分下雨」的实用天气 App:彩云天气

Broadcasted at December 30, 2015 at 11:27PM:
事实上 Android 版不是一般的烂。

f98fdc6f5242f11ab51394b06643409149f71_mw

在美区有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天气预报 App——Dark Sky,售价 $3.99(约 25 元人民币),界面也不吸引人,但却广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的功能性。

市面上有非常多以设计作为卖点的 App,但它们无一都是「重外表,轻内在」的类型,它们更多是给人欣赏的,或是让人在打开 App 之时「哇哦」惊叹一句的,在那之后便会很少再会被人打开,更别说看天气了。

Dark Sky 很受追捧,就是因为它能有效、精准的预报天气,但对国内用户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更本土的天气预报——就像威士忌固然很好,但黄酒的需求更大。

今天介绍的「彩云天气」,就是一款将「准确预报天气」这件事做得很棒的国产天气 App,它的最大特点是,能提供「分钟级」精确的天气预报。

初看彩云天气介绍里使用的「机器学习」、「分析气象雷达基本反射率建立预测模型」、「卷积神经网络」等种种晦涩的专业名词,完全让人摸不清头脑。

而如果你感兴趣,开发者也有进一步详细讲解:

大多数天气类应用使用的数据都是气象局的预报结果,但也有一些爱好者会去看一种被称为「气象雷达基本反射率」的数据。它也是向公众公开的,但由于没有公开经纬度和半径,所以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我们从卫星地图上寻找雷达,然后通过与雷达图对照得到坐标,使得用机器处理雷达图这种更高精度的数据源成为了可能。

 

不过我们在 2014 年 9 月已经和中国气象局达成合作,目前已经开始和气象局合作进行分钟预报技术研发,数据源和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应该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简而言之,彩云天气可以帮你读气象图,然后通过分析告诉你准确度极高的天气信息。

但技术驱动不代表它不能为大众所用,相反,技术的进步最终还是要让大众用户受益。

上文提到,彩云天气「能提供分钟级精确的天气预报」。在 App 内,你可以看到一小时内你的所在地会不会下雨,晚上下班的时候会不会很冷,一会儿出去会不会被风推着走:

现在,应用里也加入了 PM 2.5 空气质量报告:

其他天气预报 App 能做的,彩云天气也能做到,只不过它做得更精确,尤其在对国内的天气预报上,可以看出它的优势。这与市面上直接使用现成的国内外提供商的天气数据的 App,会更加靠谱一些。

如果你使用系统原生的天气应用,当然也完全能满足基本需求,但它却不一定能告诉你几点几分会下雨,这就是的「彩云天气」的价值。

当然,如果后续它能支持 iOS 通知小部件就更好了。

彩云天气支持 iOS 和 Android,你可以在 App Store酷安 免费下载。

少数派 2015 年度 App 榜单已经公布,我们评选了今年优秀的 60 款年度 App,同时还有「分享个人年度榜单」活动,有机会获 iPad Pro、Nexus 6P、Smartisan T2 等上百份奖品,点此了解详情



文章来源 少数派 ,原作者 MilkIt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可获取应用下载链接:为你精准预报「几点几分下雨」的实用天气 App:彩云天气
喜欢少数派?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少数派sspai ,微信公众号: sspaime
少数派( http://sspai.com )

64f493cf439c285d8bf88d5d5b1e707449a22_mw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spai.com/32347

Google证实下个版本的Android将不使用甲骨文的Java API

Broadcasted at December 30, 2015 at 11:26PM:
Android已经庞大到如此,会可能直接用另外一门,比如golang重写一遍吗?
Google正在Android源代码中用甲骨文JDK(Java Development Kit)的开源版本OpenJDK替代它的Java API实现。Google证实下个版本的Android N将只依赖于OpenJDK。Google发言人称,作为一个开源平台,Android将建立在开源社区的合作上。在未来版本的Android中,Google计划将Android语言库迁移到基于OpenJDK的方法上,为构建应用和服务的开发者创建一个通用的代码库。Google称它与OpenJDK社区有很长的合作历史,未来会向该项目作出更多的贡献。Google此举可能与甲骨文起诉它侵犯Java API版权存在关系。但因为两个公司的诉讼尚未和解,Google拒绝置评。


rc.img

rc.img

rc.imgmf.gif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olidot.org.feedsportal.com/c/33236/f/556826/s/4c89a706/sc/3/l/0L0Ssolidot0Borg0Cstory0Dsid0F4670A4/story01.htm

岁末盘点,2015年这十大前沿科技事件将载入史册

Broadcasted at December 30, 2015 at 11:11PM:

  • 1.html?f=wangzhan
机器之心 收藏11 评论0
岁末盘点,2015年这十大前沿科技事件将载入史册

本文头图由海洛创意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过去的2015年,人类在前沿科技各个领域取得多个突破。人工智能的软硬件开源热潮、机器学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人机市场的逐步成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持续火热、谷歌量子计算机的重大进展等等,下面就来看看2015前沿科技的十大标志事件。

1、人工智能开源热潮

1.jpg

2015年11月,谷歌开源了第二代机器学习平台Tensor Flow,为用户们提供一种利用大量数据直接训练计算机完成任务的途径。软件可以和不同方法相结合,在不同计算机硬件基础上有效建立并训练模拟「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谷歌此举旨在将多种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应用到产品和服务当中。如今,使用该平台的项目已经超过600个。

早在今年一月,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机器学习的开源项目,他们将一些基于机器神经网络的产品免费放在了Torch(一个关注深度学习的开源软件项目)上,可以用来处理数据,分析信息的共同特征。此后,Facebook开源了人工智能硬件服务器Big Sur。其他巨头在人工智能方面也越发开放,微软将分布式机器学习工具包(DMTK)通过Github开源;IBM旗下机器学习平台 SystemML正式开源,成为Apache孵化器下面的一个开源项目。

2、DeepMind论文震惊世界

2.jpg

当 2013年12月DeepMind 的团队首次展现他们靠不断试错学习最后成为击败人类专业玩家的游戏人工智能时,很多专家都感到不可思议。而在2015年,DeepMind 团队现在已经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Human-level control throug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通过深度神经网络与强化学习等方法的的结合,展现出在一系列复杂任务当中与人类表现相当的算法。

以下视频就是Demis Hassabis在Google Zeitgeistminds的演讲,其中演示了他们训练人工智能成为游戏高手。(字幕由机器之心翻译出品。听译:微胖。时间轴:汪汪。)

更令人期待的则是,Demis Hassabis透露,他们的秘密团队可能将破解围棋。

3、人工智能伦理之争加剧

3.webp.jpg

剑桥大学、马斯克先后成立人工智能研究所。12月初英国剑桥大学新建了一个研究中心,致力于人工智能未来并旨在影响其道德伦理发展。据了解,一家名为Leverhulme的信托公司将为其提供十年约1000万英镑的资助。而到12月中旬,特斯拉和SpaceX的CEO伊隆·马斯克、Y Combinator董事长Sam Altman等人宣布出资10亿美元成立非盈利性人工智能(AI)研究机构OpenAI。

据DeepMind CEO Hassabis透露,明年1月份将在纽约大学举行人工智能伦理研讨会,众多互联网巨头及创业公司的人将参与本次会议。

4、Magic Leap再融资

4.webp.jpg

神秘的Magic Leap在过去一年不断抢占媒体版面。「这是一家野心勃勃的公司,虽然还没有任何成形的产品,虽然其展示给投资者的只是一堆代码和Demo」,但一年内完成共计18亿美元的融资,不妨再来看看他们的演示视频:

为了让你看到现实中不存在的物体和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的图像并与其交互。 Magic Leap 需要实现感知现实似乎节并通过头戴式显示器以呈现虚拟的影像 (Display) 。不过Magic Leap还是留下了太多疑问,比如要计算4维光场,计算量惊人,如何解决芯片问题?又比如如果没有操作系支持Magic Leap,怎样实现「世界就是你的新桌面」的愿景?以及除了最最最严重的电池问题。

Magic Leap在2015年留给世界太多的问号,我们真心希望能在新的一年找到答案。

5、无人机逐渐成熟

5.webp.jpg

在2014年媒体一直都在宣传无人机在各行各业无所不能的能力,从在野外为车辆导航到解决地球上的饥荒,无人机的身影无处不在。事实上,如今我们只是刚刚看到美国联邦航空局开始为无人机的商业行为网开一面,开始着手制定法规。目前已经有超过2500架商用无人机获取了美国联邦航空局的准飞许可,与去年的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媒体口中无人机从「很酷的玩意儿」变成了「头疼的玩意儿」。

2015年的无人机市场正进入爆发的前期:创业公司不断涌现、市场领跑者不断攻城略地、包括亚马逊、谷歌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从不同维度进入市场、大量消费级无人机上架售卖以及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启动的无人机注册规定…..从政府、企业再到消费者,无人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接下来的一年会有更多突破。

6、沃森很忙

6.png

IBM的沃森正在快速成长中,过去一年「他」先后在五星级酒店的后厨、律师事务所以及大型医院服役,能够自己创作菜谱,分析法律文本,以及诊断肿瘤等。此外,沃森还变身体育教练、仿生学家、反恐专家等。

与此同时,依托其强大的认知计算能力,沃森还成为诸多创业公司的好「基友」。IBM推出了一个基于云端的平台Bluemix给开发者使用沃森创造新的「智能」应用的机会。去年1月份,IBM投入了10亿美元资金用于进一步研发Waston,包括1亿美元用于迅速启动认知应用生态系统。

目前,Waston生态系统包括350家公司,77000名开发人员,他们正在设计并构建IBM所谓的「基于云计算的认知计算应用」,范围从医疗工业到金融服务和零售业。12月份,沃森物联网全球总部在慕尼黑开张,同时开放一些强大的包括语音识别、机器学习、预测和分析服务、视频和图像识别服务以及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分析服务在内的API,通过开放化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军物联网。

7、微软亚洲研究院的152层「深度残差网络」获得2015ImageNet冠军

7.webp.jpg

过去几年,神经网络的复兴让图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的精度实现了大幅度飞跃。而在2015 ImageNet计算机视觉识别挑战赛上,微软亚洲研究院以152层「深层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 networks)」系统,获得图像分类、图像定位以及图像检测全部三个主要项目的冠军,其视觉计算组的系统错误率已经低至3.57%,远远低于去年的6.6%。

残差学习最重要的突破在于重构了学习的过程,并重新定向了深层神经网络中的信息流。它很好地解决了此前深层神经网络层级与准确度之间的矛盾。孙剑表示,从我们极深的深层神经网络中可以看出,「深层残差网络」力量强大且极为通用,可以预见它还能极大地改善其它计算机视觉问题。

8、NIPS2015召开

8.webp.jpg

今年的参会人数接近4000,创下了NIPS举办以来的注册人数之最。其中,注册大会基调报告的人数为2584人,比去年激增100%。大会总共收录了403篇论文,其中深度学习课题约占11%。

本次大会也体现出了深度学习的几大发展趋势,例如,神经网络框架变得越来越复杂而精密,且逐渐从单一框架变成基于多种神经科学技术的混合和匹配;大部分最先进的系统都将LSTMs;注意力模型越来越成为研究的主流;在深度学习的帮助下,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之间不再割裂,变得更加融合;神经网络模型压缩的展示则令人看到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可能性;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交叉将产生更多令人兴奋的成果。

9、《科学》杂志论文展示机器学习新方法

9.webp.jpg

「仅从一个例子就形成概念」的能力对人来说很容易。然而,尽管人工智能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要让机器做到这一点,却难于上青天,因为目前的人工智能通常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进行学习,你得让它看成千上万张菠萝的图片才行。不过,这个事实或许从今年开始改变了。一篇人工智能论文今年登上了《科学》杂志的封面,为人们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三名分别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一个「只看一眼就会写字」的计算机系统。

三位研究者采用的方法是「贝叶斯程序学习」(BPL,Bayesian Program Learning),能让计算机系统对人类认知进行很好的模拟。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训练,而这种方法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模型,然后使用推理算法来分析案例,补充模型的细节。

剑桥大学的信息工程教授Zoubin Ghahramani说:「我认为这对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机器学习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多伦多大学和谷歌的人工智能先驱Geoffrey Hinton说这个研究「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10、谷歌量子计算机的「重大进步」

10.webp.jpg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高性能计算尤其是量子计算机研究突破,谷歌在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谷歌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在一个特定的、精心设计的概念证明问题上,我们比传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1亿倍。」

据了解,2013年,谷歌从加拿大本拿比的D-Wave公司购买了一台量子计算机。D-Wave是唯一一家销售此类设备的公司,他们的产品在学术界饱受争议。此前他们曾声称自己的计算速度更快,但遭到了质疑。现在,谷歌发布了D-Wave迄今为止最强大的结果,显示出1亿倍的速度提升。

不过,该论文的结果受到诸多质疑。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Matthias Troyer说:「你需要仔细读一读文章,」「它只是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比某些特定的传统算法快108倍,而这些问题的设计初衷就是对普通算法很难,对D-Wave很简单。」Matthias Troyer进一步指出,对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一下改进,就能把D-Wave的优势降到100倍,而另一些更加复杂的算法在普通PC上运行时甚至能比D-Wave更快。麻省理工学院的Scott Aaronson说:「这肯定是迄今为止对D-Wave的能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证明。但是,D-Wave是否真能取得我所认为的『真正的量子提速』,目前还完全不清楚。」

机器之心原创出品,编辑:赵赛坡,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机器之心(almosthuman2014)获得授权,个人微信号“jiqizhixin2014”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评论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huxiu.com/article/135701/1.html?f=wangzhan

Quote Of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