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要抓捕汉化组

过去几年,日本陆续逮捕了是汉化组成员。汉化组确实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但被普遍认为有助于在中国传播日本文化,而且他们多数是义务劳动,逮捕他们有些匪夷所思小题大做。《南方周末》采访了汉化组成员和日本执法部门,提供了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报道称:“汉化”行为被指影响到了名为“酷日本”(Cool Japan)的战略。“酷日本”一词首先出现在西方学界...直到 2010 年,日本政府于经济产业省下正式成立 “Cool Japan 工作室”,向海外输出日本文化产品的“酷日本” 战略才正式成为国策之一...由于版权未引进等各种原因,大多数中国粉丝并不是通过正规的发售渠道享用这些文化产品,而是更多来自汉化组的违法产品。日本在 2013 年的一项调查中指出,与动漫、游戏等相关的著作权侵害案每年或高达 530 亿起,换算成有偿下载涉及金额高达 3.8 万亿日元...京都府警网络犯罪对策科副课长山下英一事后接受《FAMI 通》杂志采访时承认,维护 “酷日本” 战略确是此次抓捕行动的出发点...由于违反著作权法属 “亲告罪”,若受害方不提告,检方便不会提起诉讼。因此,警方在行动开始前锁定了 25 名嫌疑人,而后主动与对应的 25 起事件受害方(公司)联络,请求提出 “告诉”,但其中只有 9 家应允。16 家受害方给出的理由包括,“毫无诉讼经验”“公司形象会变差” 等。山下英一称,“好不容易锁定了嫌疑人,却有许多权利人不提告,真的是很心寒。”

liiLIZF8Uh6yM.jpg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56337

对不起,因为你们删贴了

mmexport1524909173548.jpg
1
最近在朋友圈刷屏的,其实是这个图。

或者准确地说,这个图一直就是朋友圈最火的图,因为出镜率太高,大家都没细看。

一块圆溜溜的红色,像极了一个丰满的腰部以下,上有清晰的白色标志:一道竖线、一记圆点,如迅哥儿所言“红中夹白”,啊啊,太容易让人产生羞羞的联想。

曾经我的公号打开满篇都是这种羞羞,一个朋友说:“这都成你的Logo了,知道的你就是写了几篇酸文章,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这儿是开窑子的。”

现在我公号里没这个Logo了,因为有关方面把工作做到了前面,但凡有一点羞羞相的根本发不出来。但这块红色仍然像一面旗帜在长城之内高高飘扬,彰显着这个厉害了的国在新时代的新厉害。

曾经有大领导倡导“互联网 ”,这个Logo可作注解:互联网 羞羞。

2
如果要解释一下这块红色,那么很简单,它意味着删帖。

如果要解释一下删帖,那么按照厉害国的逻辑,它包括如下3点含义:

第一,我不喜欢你所说的,也不希望别人看到你说的;

第二,但是我不打算和你辩论,我甚至不打算告诉你我不喜欢你说的;

第三,因此我把你所说的删掉,假装你没说过,假装别人没看到。

如果把这三点又归纳成一点,那就是:只有在说我爱听的话时,你才有说话的权力。

如果换一个角度表述,那就是:当分歧发生时,我们不会用思想,而是用权力,来解决分歧。

好比倒回去200年,如果你说了什么大清皇上不爱听的话,皇上也懒得跟你辩论,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拉出去砍了!”

200年后的进步在于手段的多样化:不必砍,可以互联网,还可以加枪。
所以,那块红色Logo下的说明:“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就显得过于平淡,缺乏国学底子,可以走清宫路线,用仿宋体写上:“回避!”“肃静!”

3
红色Logo最近刷屏,是因为这件事情:

某所最顶尖的名校(其万众景仰的名字最近突然不可提及)中有位同学,按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申请公开关于20年前某位教师接受处理的信息。虽然答复并不清晰,但有关方面还是给出了一个答复,然后要求该同学书面保证不再提及此事,遭到拒绝。然后有关方面通知了该同学的家长,被吓坏了的家长和该同学发生了激烈冲突。该同学在自媒体发布了上述经历,引发多人关注。然后,那块红色Logo就接管了整个事件。

很多人在揣测这一事件背后的玄机,但我觉得最玄的玄机不是别的,而是贯穿整次事件中的逻辑。

例如,申请信息公开到底对不对?如果不对,就不该得到答复,但事实上有了答复。

有了答复,而又要求保证以后不能再提,其逻辑就是:你做的事是对的,但以后不能再做。

如果我们认为这一逻辑是合理的,那么有关方面就做对了,但所有谈论此事的帖子都被删除,这就有了另一个逻辑:我们做的事是对的,但你们不能谈。

所以,正如雨果所说,在正确之上还有绝对正确;在这个国,逻辑之上还有绝对逻辑,那就是:不管怎么说,反正这事我们不喜欢。

这一绝对逻辑早已是长城之内的“普遍真理”,在无数次的“具体实践”中大行其道,只是这一次它实践于顶尖学府,这个国最早喊出“德先生赛先生”的地方,多少让人在失望之上又有了绝对失望。

哈姆雷特说:“如果半老徐娘还欲火中烧,那青春少女还谈何贞操?”如果此话反其意而言之:“如果贞洁牌坊下如此污秽,那红灯照耀处岂有净土?”那真是细思极恐。

4
在《哈利.波特》中有个大魔头伏地魔,被称为“那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这种“有的事物不能提”的现象,是巫师国的噩梦,哈利.波特和他的小伙伴们奋战了7年才消除它,但它在我们的国长盛不衰,我们随时都有不能提的人、不能提的事、不能提的日子,不能提的数字,等等等等。

例如最近,那所顶尖学府就连名字不能提,一提就删。

有人在问,这个不能提名字的学校到底有多牛,那个20年前惹事的教师到底有多大背景,能够在整个网络上消灭一部分中文单词?

我相信,学校还是牛的,例如他们可以让某个学生无法“顺利毕业”,这是他们在和那个不听话的学生的家长的交流中多次提到的用语。

要做到这点很容易,例如可以不通过该学生的毕业论文。一份本科论文至少需要一个指导教师、两个评审教师和一个答辩委员会的通过,堂堂学校,一级组织,就算不能让一个学生听话,在那么多老师中还找不出一个听话的吗?

饭碗、职称、项目、经费,让你们听话的招多了。

甚至可以向当地警方报案:那么多人说我们不要脸,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商业信誉。事实证明,这个国的警察随时可能跨省大抓捕。顶尖学府的信誉可比药酒值钱多了,天子脚下的警察也比内蒙凉城县的牛多了。互联网 警察,是闹着玩的吗?

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学校,更不是那位教师,而是那个中国逻辑。

一个学校并不重要,分分钟可以牺牲,一个20年前偷腥的教师就更不在话下,有关方面没有必要捍卫他们,需要捍卫的是这个规则:你不能随便说话。

根据这个规则,一个学校只有一个人有说话的原创权,即校党委书记,别人都只能转发点赞。

而校党委书记其实也没有原创,可能是转发市委书记的,即一个城市里唯一拥有说话原创权的人。

而市委书记其实也没有原创,可能是转发省委书记的。以此类推,13亿人中最终只有一个人拥有原创说话权。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那位同学与其支持者说了什么,说得对不对;而在于,他们说话了,未经许可。

他们违背了中国版米兰达宣言:“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这个权力,那么你说的一切都必须是我爱听的。”

否则,删帖。

5
然而,这边厢,又有科学界的领袖临终哀叹:“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大师?”

我说这位科学家同志,当大领袖说亩产可以一万斤的时候你就证明了亩产可以一万斤,有了你这样的榜样,你还想中国教育怎么样呢?

那时候说亩产其实不能一万斤的,都被删得尸骨无存了吧?

这边厢,又在要求科技创新,说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可什么叫创新?就是做出不一样的东西。你们连一句不一样的话都要删除,然后要求人们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你们巴不得孩子们越听话越好、越简单越好,最好简单到只会重复24个核心汉字,你们是认为核心能演化出芯片吗?

按公公标准培养的孩子,即使长大了,也不可能突然变成老公。

但是按照这个国的绝对逻辑,公公不能变成老公,是因为“公公不能变成老公”这句话没有被删除。

同理,如果我说“靠删帖删不出芯片”,那么有关方面的回答就是:把我的帖子删掉。

6
我必须承认,作为一个爱国者,我的爱不够纯粹。

因为我爱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本人没绿卡,孩子也没读哈佛。

但恰恰因为如此,我可以保证我对这个国的爱护是真诚的。

所以我真诚地说:这样不行,真地不行。

我们在不断被告知,这个国的GDP是世界第几,高铁长度是世界第几,奥运金牌是世界第几,论文数量是世界第几,以占世界百分之多少的耕地,养活了百分之多少的人口。

但是有没有人统计过,这个国的删帖数是世界第几?以占世界百分之多少的带宽,制造了占世界百分之多少的删帖?

有没有人统计过,有多少人闭上了嘴?有多少人停止了思考?

有多少人觉得既然坚持己见有不能“顺利毕业”的危险,还是抄一份论文比较安全?

有多少人觉得既然自主思考那么麻烦,还是买一张芯片再把别人的标记磨掉来得省事?

有多少人觉得既然不能正视现实、不能反思历史、不能揭示矛盾、不能唱RAP、不能讲段子,那还是拍一部抗日神剧皆大欢喜?

据说当了领袖就可以全知全能、心想事成,但有两件事就是做不到:一是造出芯片,二是打进世界杯。

为什么?对不起,因为你们删帖了。

看看中国的球员,连纹身都要被胶布遮起来,你能希望他们在场上有灵光闪现?

有灵光的人,早就被删除了,按照绝对逻辑,像删帖一样被删除了。

经常有人说,13亿人居然找不出11个球员,但只要删帖逻辑还在,26亿也不够删的。

7
有个朋友的帖子被删了,他郁闷地醉了一场,引出了本文。

我觉得,还在为删帖而郁闷地人,才是这个民族的脊梁。

等到他对删帖无所谓了,这个国就又少了一位真诚关心的爱护者。像那位连名字都不能提的学校的不听话的同学,一旦听话了,世间就又有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顺利毕业了。

每一次删帖,都可能使这个国失去一颗心,或者说,失去一颗芯。

缅甸不删帖了,越南不删帖了,连朝鲜都有可能向不删帖演变了。

而我们还在看神剧,还在看裹着胶布踢球,还在看芯片厂的神秘大火。

某位院士出来告诉我们:只要8-10年,我们就能生产出自己的芯片。这篇文章就没有被删了,而且广为流传。

但是,现在不删,不一定永远不删,比如说,万一8-10年之后自己的芯片并没有出来,那时候,如果再有人提这篇文章,就免不了被删了。
所以,该院士这个预言毫无风险,因为即使不准,也可以通过删帖来解决问题。

也许,院士同志也会发临终天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就搞不出一张芯片?这个问题,就像为什么13亿人中找不出11个足球队员一样简单。

对不起,因为你们删帖了。

引文链接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cinacn.blogspot.com/2018/04/blog-post_62.html

审查让调查性报道逐渐消失

硕大的中国只有175位调查记者

《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和《大河报》等媒体曾以调查报道而闻名全国,然而如今随着审查力度的加大,调查性报道逐渐消失,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调查记者人数大幅减少。据中山大学去年 12 月的一份报告称,调查记者的数量在六年内减少了一半以上,只剩下 175 人。这一趋势令很多人感到遗憾,调查报道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就结束了。

liiLIZF8Uh6yM.jpg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56335

研究称久坐可能让人变蠢

UCLA 的希达斯 (Prabha Siddarth) 博士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久坐行为与大脑内颞叶的厚度减少有关,大脑内颞叶中含有的海马体是学习和记忆的关键区域。研究人员向 35 名年龄在 45 到 70 岁之间的健康人士询问了他们的活动水平和每天坐着的平均小时数,然后使用 MRI 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大脑内颞叶的厚度与他们久坐的程度负相关;报告自己坐着的时间较长的研究对象大脑内颞叶最薄。这意味着,你在椅子上坐的时间越久,就越不利于你的大脑健康,可能会导致学习和记忆受损。当然这一结果只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

liiLIZF8Uh6yM.jpg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56336

国外的抖音也有人跳海草舞吗?

好多人都说自己中了抖音的毒,被快手洗脑,起初我是不以为然的,虽然我们极客之选已经是 60 万粉丝的抖音大V(欢迎各位老铁关注),但我一直以为短视频只是少数人的狂欢。直到上周出去看电影,一路上有三个拍短视频的人,一个小妹妹在跳舞,一个帅气的滑板女孩,还有正在拍她们的我。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拍抖音好像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

上个月给家里买了个薄饼机,我自己也下单了很多好玩的手机壳,这些都是从抖音上看到的。「带货」只是抖音的魔力之一,它上面还有火遍全网的海草舞、我最喜欢看的变装秀,还有点了几次赞后就不断推荐的《火影忍者》视频。抖音上还有不少有趣的人,「国民小奶狗」费启鸣,「国民扳手」俊哲迪迪,以及各行各业的高人展示自己的才艺,有的还会出教程,变着法子求赞。

短视频平台上如此多元化的内容当然也不局限于国内,抖音自己就有海外版本 Tik Tok,2017 年 11 月,今日头条还收购了北美的同类应用 musical.ly。海外的短视频竟然也如此火热,已经看惯国内套路的我不禁好奇:难道国外的抖音也有人跳海草舞吗?

d91dbad653e60bec8f4f2c0ee43a1ce9.jpg

图片来源:抖音官微


Tik Tok:熟悉的背景音乐,一样的套路

最容易比较的当然是抖音的海外版本 Tik Tok。这几天在 Tik Tok 最火的视频有几个:魔性舞蹈 BOOM、98K 音效、I need your love,这些都是首页的推荐。也许是因为国内的抖音玩得太多,推荐算法已经受了影响,虽然推送的视频都是以喜欢的为主,但刷得多了难免会腻。所以在 Tik Tok 看了半天,新奇感是有的。这里有泰国小学生、印度大叔,还有日本的漂亮小姐姐。这和抖音在海外的战略有关,Tik Tok 主要市场是东南亚和日韩,musical.ly 则是欧美市场。

在 Tik Tok 中选择不同的语言就能看到各个国家的内容。日韩地区明星较多,他们的娱乐产业本来就很成熟,所以有很多偶像团体的成员都入驻到了 Tik Tok。内容上也是各有特色,日本的妹子多,可爱卖萌型的舞蹈为主,当然日本的搞笑艺人也是 Tik Tok 上独特的风景。发现栏中首页推荐里有一些品牌的合作,可以看出 Tik Tok 在日本的发展还不错。2017 年 11 月,Tik Tok 还登上了日本 App Store 免费榜的第一名。

ecbda9084d0f6f22bfbf34123533d5ac.gif

韩国 Tik Tok 中的背景歌曲都以本地的音乐为主,这里同样有不少韩国艺人入驻,女团、男团本来就是韩国娱乐产业的特色,Tik Tok 音乐短视频的形式自然是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国内的不少抖音神曲就是来自韩国,不知道是不是先在 Tik Tok 火了,然后引进国内的。

5db0d3d069fe6a2148078bcb9ef10d10.gif

泰国地区的活跃用户也不少,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小学生居多,但他们的创作能力就很有限了。在信息流里看到了很多重复性的内容,一个小学生受欺负,下一个镜头是摇人叫来一群兄弟,配以恢弘的音乐。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土味」。

f104d9fb483697a3e6688e551773ace0.gif

本身文化有特色的几个国家,头部用户的内容都比较创新,但想把产品推给大众,还是要靠官方的引导,将参与难度降低,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国内抖音上已经成熟的模式照搬到海外。比如把已经经过试验,火过的挑战放到 Tik Tok 中,由头部用户做示范,其他用户模仿就可以了。这样做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创作热情,但到最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重复性内容,事实上看到的也是如此。

在 Tik Tok 上最火的视频和抖音并无明显区别,漂亮小姐姐跳舞有人看,网红教化妆也受欢迎,绝地求生全世界人民都在玩,所以 98K 音效的视频也很多。抖音上去年就火过了的我是一只猫,外国朋友玩得也很开心。我们已经看腻,认为很「土」的门框粘胶带恶搞,我喜欢看的变装秀,还有熟悉的手指舞、C 哩 C 哩,这里全部都有。我甚至刷到了冯提莫的佛系少女、老公要抱抱、离人愁这些中文背景音乐,这算是文化出海?当然,我也看到了最熟悉的海草舞。

e8ca6ae335e5deeaa7bc4edae5bded29.gif

熟悉的背景音乐,一样的套路,一样的「土」,这就是我看到的抖音海外版 Tik Tok。


musical.ly:特色更多,矫情更少

今日头条收购的另一家短视频平台 musical.ly 实际上出现要比抖音更早,中国人做的产品,在北美火了起来。这里的内容就和 Tik Tok 就有了较大区别,毕竟覆盖区域就不一样。musical.ly 主打欧美市场,内容上看到了很多运动相关的东西,还有各种职业人的才艺,也有很多技术流,抖音上见过的运镜玩法,这里也有很多大神在玩。有个大叔也是技术流,不过走的是奇幻风,魔术师路线。就我看到的而言,在 musical.ly 中你能看到更多丰富的多样化内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

45ba68be3dcad4cf0bca88fa3221d331.gif

说说国内外抖音的不同吧,虽然国内抖音上重复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总体类型是多样的,它的形态、功能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前面说的带货能力,抖音同样是各大品牌的短视频合作平台,上了很多综艺,所以你能看到有不少机构号入驻抖音。仅我们关注的科技类型账号,就有小米、锤子、支付宝等。而在国外,并没有抖音神器这一说(也许是因为没淘宝),虽然也有不少人展示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但主要是冲着视频创意去的,而不是推荐东西,带货。国外的 Tik Tok 也和不少明星团体合作,让艺人开了账号,但还是以个人宣传为主,没有看到机构号的出现,似乎是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让机构重视的程度,或者是他们还没意识到这是个有潜力的平台。

819d46508b21ee7717ff45464c4430db.jpg

另外个人很喜欢的一点,国外平台少了很多刻意感动人的矫情桥段,还有明显是作秀的恶搞视频。没有小姐姐加微信、电梯摸手、地铁摸手,刷抖音总算没那么尬了。


我们没啥不一样

看了这么多国外的抖音视频,对比国内,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我们没啥不一样」。萌宠、酷炫、恶搞、小姐姐、「小奶狗」,到哪里都是吃香的,这就是大众审美。但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只是单纯当搬运工是不够的,头部用户要有区别,这样才能形成各地特色,与当地文化融合,然后带动更多普通用户参与。如果各地的抖音都没区别,那做海外版也就没意义了。

其实短视频和游戏一样,最好玩的就是刚开始的那段时期,一切都是新的,每个功能都想尝试,当玩法开始重复,人就会感觉到腻。抖音或者说今日头条的机器推荐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每个视频物尽其用,精准投放到感兴趣的人那里,所以互动会高,数据会好看。但如果你是沉默的大多数,只看不发,很容易就会看腻。抖音说到底是个 UCG 平台,所以才用挑战、尬舞机等各种方法刺激创作。玩得好的是头部用户,但普通用户如果有好的创意,也有机会火。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在 15 分钟内出名,而在抖音中是 15 秒。

9b18479b24c61a3d404e7d8dd2177185.jpg

图片来源:抖音官微

「天下大同」,这是我观察国内外抖音得出的结论。实际上不光是短视频,每个用户量大的产品都是迎合了大众审美,解决了大众痛点。我们能在国外也看到海草舞,这不正是很好的证明吗?

图片来源:抖音官微

编辑:Rubberso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geekpark.net/news/228579

一个北大自由主义者的自述

作者:@非典型佛教徒  

 

上大学的时候,一位老师的叮嘱至今记忆犹新:30岁之前,你们可以顶着北大的光环,如果之后还要靠这个名头,只能说明你的失败。因此,除非别人问起,我一般不太愿意自报家门,怕给母校丢人。


转眼间研究生毕业十年整,母校120年生日在即,“北大”却莫名增添了另一份沉重。当满屏404飞舞,甚至那篇平和的《自我审视|一个北大既得利益者的自述》都被红色叹号取代。最终,促使我直面北大学生的身份,接力自述下去。可能与那位同学的角度不同,但这正是我们殊途同归的发声理由。

剖析自己,是我最后的武器。

与那个姓岳的学妹不同,我不会把自己定义为“既得利益者”。我来自一个中西部小城的普通家庭,父亲是小职员,母亲是工人,收入普通。城市不大,几十万人口,房屋逼仄,污染严重。城里有条小河,早已变成黑色,巨大烟囱飘扬的烟尘弥漫在整个城市上空。我的书桌正对着窗外,却只能从两座楼之间看到一线灰色的天空。

因此,我的出生算不上幸运或者不幸,处于中国家庭的中位数。三代人挤在40平米的小屋,父母疼爱,物质和精神上尽量满足,却也温馨。曾在东北伪满洲国上过学的外婆,是我的启蒙老师,三岁开蒙,背诗习字学数学。等到上学的时候,因为早已学过,自然变成了所谓“优等生”,从此开启了“学霸”之路,记忆中没有跌出过全班前五名。

起初,我还沾沾自喜于自己的“聪慧”,后来知道这叫“自我预言的实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我并没有那么优秀。

在我生活的小城里,每年最多有三四个能考上北大的学生,我幸运成为当年被北大录取的最后一名。那是改变命运的一刻,假使再低1分,燕园红楼湖光塔影将与我无缘。得知中文系沈阳教授性骚扰导致高岩自杀一事,也就不会有那种切近和恐惧的感觉。

我无意赞扬自己的母校,大学是抽象的,蔡元培、胡适、马寅初、费孝通这些先生都是具体的、求真做学问的人。我也无意批判自己的母校,大学是抽象的,我理解那些用尽手段,为了维持稳定和体面掩盖问题的老师。齐格蒙特·鲍曼认为现代社会的官僚结构和高效组织化过程,使人的行为变成了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一环,道德上的中间地带,让普通人看不到自己行为更长远的后果。因而,那些“苦口婆心”说服教育、掩盖问题的人,亦不过是抽象群体的另一种侧面。

我们都是平凡而无助的人,至少我这样认为。

也许因为生在太普通的家庭,也许因为七年的社会学训练,我习惯于把自己的价值和态度悬置起来。我无法变成开明的既得利益者,推动启蒙;也无法变成激进的争取权益者,发起革命。毕业十年,从小城市到北京,买车买房,变成小中产。开始为了日益老去的父母、快要上学的儿子,以及中年发福的身材焦虑起来。

这也很符合父母和社会对我的期待,一种“新老婆孩子热炕头主义”,抑或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我坚信自己无法成为左派,不会为了“结构上的不平等”而“我以我血荐轩辕”,甚至警惕“左”带来的狂热,情愿瑟缩在世俗的小温馨里,过着小时代的小日子。

但我无法让自己不发声,于是做了“非典型佛教徒”这个公众号。

我为LGBT争取平权发声,我为女性权益发声,我为信仰自由发声,我甚至为了我讨厌的“咪蒙”发声……尽管这声音很微弱,但我还要继续写下去。

与通常的“左派”不同,我不愿以“启蒙”或者“解放”的姿态来发声,我并没有这样的资格或者权力。之所以愿意写点东西,只因为七年的社会学田野、三年的社会记者,我既尽量价值中立,又保持着适度的移情。我不是LGBT,但我无法保证自己所有的取向都“正常”;我不是女性,但我有母亲和妻子;我不是基督徒或穆斯林,但我是佛弟子;我讨厌咪蒙,但我也是个写作者……那些与我“无关”的人,却在某方面呈现着和我相同的特质,他们的所有遭遇都可能以某种方式降临在我自己身上。为人即是为己,保持这种基本的理性,是我发声的第一个原因。

我发声的第二个原因,是我恐惧身份认同造成的刻板印象。过分强调同质性,容易造成某种基于身份的狂热,狭隘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宗教偏执狂、地域歧视……都是如此。譬如北大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有人跳出来,“最高学府除了门口的石狮子都不干净”,“北大教授都是叫兽”,见到北大师生,都恨不得啐一口。这倒罢了,倘若这样的人多了,再如半个世纪前一拥而上占领校园打倒教授,实在折腾不起。这也是我这种“个色”家伙的自保方式,与其变成大海里的一滴水,随波逐流消失不见,倒不如倔强一点、自我一点、自由一点。

促使我发声的第三个原因,是对权力的恐惧。不仅是可见的公权力,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权力格局:男权社会中对性别关系、宗法社会中的亲子关系、大学校园中的师生关系、科层制中的雇佣关系……都面临着权力失衡的威胁,假若不用制度加以限制,就不仅是“结构性的不平等”,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无法免于被限制和奴役。

高岩的悲剧背后,是诸多未加限制的权力,而那些试图让别人噤声的行为,是来自权力的善意的傲慢。这种带着善意的傲慢,更让我感到恐惧。因为这暗示我们生命中弥散着更多幽灵,让我们不得自由。

恐惧,让我变得勇敢,有些荒谬,但很真实。无论是出于一个既得利益者的反省,还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捍卫小幸福的倔强,我们共同拒绝的,是沉默,大学这个抽象概念由此变得清晰和具体。

祝母校120岁生日快乐。

 

 

链接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agile&id=131125

今日头条和 Facebook 危机之后,我们必须理解这十二条科技行业的基本原则

好文

科技到底是什么?

科技并非一个行业,它是一种转变今天已有系统和体系文化和经济的方法。但如果你认为科技不过是你掏钱买的那些消费级产品,那么前面的这句话的确很难理解。科技绝不仅仅是手机行业,想要在科技公司改变我们生活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就必须理解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一些基础性的改变——尤其当你想要影响到那些真正发明科技的人的时候。

就算是那些深度参与科技世界的人们,也有可能会忽略那些塑造其影响的驱动力。所以在这里,我们将提出一些关键的原则,这些原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在文化中的地位。


一、科技不是中性的

Tech is not neutral.

科技创新者的价值观深埋在我们能看到的每一个按键、链接和图标上,要想理解应用和服务,这一点尤为重要。软件开发者在设计、技术架构或者商业模式上做出的选择能够对用户的隐私、安全乃至公民权益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当那些应用鼓励我们拍摄方形而非三角形的照片时,当它们把一个永远开启的麦克风放置在我们的客厅里时,又或者,当它们让我们的老板能够随时随地联系到我们时,它实际上改变了我们的行为,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46151e936f8784875ae70cbd99c64172.png图源:葛宇路作品《对视》

那些技术创造者将偏见和喜好注入那些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新技术,而当我们每一次使用这些最新的技术时,改变都如期发生。


二、科技并非必然

Tech is not inevitable.

2e44b230e4b8ce4f2507496068c46313.jpeg图源:chinaz

流行文化让人们误以为科技消费品在不断进步,它似乎有着一个不断向上的进步过程。但在现实中,新的科技产品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功能的改进可能会导致用户隐私和安全上的问题,新技术也许对某些人来说意义非凡,但对其他人而言却并非如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仅仅因为一项技术在某些方面是「好的」,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够接受,同时,它也未必能够促进其他技术的发展。

现实中的技术进步与生物世界里的进化有几分相似: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死胡同,甚至倒退、不平衡的现象,即使从长期来看有着更广泛的进步,但这些「进步」的弊端仍然存在。


三、科技从业者大多满怀善意

Most people in tech sincerely want to do good.

我们可以对现代的科技产品和公司保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而非笃信大多数科技从业者都是「坏的」。在认识了软硬件领域成千上万的从业者之后,我可以证明,他们想要改变世界的陈词滥调是真实可信的。技术发明者是真的想要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同时,这些一心向善的科技公司也需要明白一点:积极的出发点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工作不会带来消极的后果,也不能免除他们需要为消极后果承担的责任。

fc70ffbdd793913412f74af2805bbe73.png

科技从业者有着积极的出发点,清楚这点颇为重要,因为它会让我们保有善意,从而削弱那些恶意者带来的影响。同时,还需要保证我们对科技从业者们思想肤浅的刻板印象不会影响到大多数充满思想、一心向善的人们。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相信,如果我们希望大多数科技从业者对他们所创造的科技产品负责,那么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在创造这些技术产品时怀有积极的目的


四、我们对科技历史的记录和理解还不够

Tech history is poorly documented and poorly understood.

科技从业者很容易就能在他们最爱的计算机语言和设备上发现一些有趣的细节,但他们几乎无法弄清楚为什么这些技术成为了主流,另一些则渐渐销声匿迹。我们仍处在计算机革命的早期,很多计算机革命的先锋仍然在世,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常常能发现,有些科技的历史——近至几年前——已经被抹除,无处可寻。你最喜欢的 app 为什么能够成功?为什么其他的 app 不能?在创造这些 app 之前,有过多少失败?创造这些 app 的过程中遇到了多少麻烦,又引发了那些问题?在我们记录如今世界最大的科技巨头们的历史时,哪些创作者和创新者的名字被不幸地抹除了?

faa9a7c4ae0403e3c46120868c44fc1f.jpg

在科技的历史中,这些问题或轻描淡写,或销声匿迹,甚至有时,人们有意记录下错误的答案,只为了在科技世界里构建出一个更加流畅、无暇、看似必然的故事。当然,这并不是科技行业独有的问题,其他行业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但在科技行业,对前人错误的不尊重,往往会给今天乃至以后的科技从业者们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五、道德教育在科技行业的缺失

Most tech education doesn't include ethical training.

在法律和医学这样的成熟学科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专业课程中融入了几个世纪的学习内容,同时带有着非常明确的道德教育要求。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难以阻止许多不道德的行为。然而,从业人员对道德问题的基本了解,会使得这些领域在职业道德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这样他们就可以进行有着预设背景的沟通。更重要的是,道德教育能够让那些希望做正确的事、用道德的方法做事的人们拥有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d1ae0cfe1f446a94744ee0bb7505aa08.jpg

但直到最近,科技世界里出现了一些严重的越界行为,可我们在将道德伦理教育纳入科技教育的方面,依然没有大的进展。目前针对科技工作者道德知识的教育项目非常少,继续教育也大多集中在学习型的技术技能,而非社会技能。这个问题还没有最好的解决办法,那些认为让计算机专家与人文学科的专家们紧密合作就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未免太过肤浅。但显而易见的是,要想让科技从业者们继续得到他们目前享有的公众支持,就必须让他们更加流利地表达伦理方面的问题。


六、科技产品常常建立在对其用户的无知之上

Tech is often built with surprising ignorance about its users.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社会对科技行业的尊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这常常会导致人们误将技术发明者看作绝对可靠的人。技术的发明者如今常常被认为是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比如媒体、劳务、交通、基础设施乃至政治政策,然而他们并没有这些领域的背景。知道怎么做一款 iPhone 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你理解一个从未从事过的行业。

最优秀、最有思想的科技从业者会与他们想要帮助的社区进行深入且真诚的接触,以确保他们能够解决这些社区的实际需求,而非不加选择地「扰乱」他们现有系统的工作方式。有时,新技术会对他们的目标用户群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大多数科技产品的创造者拥有足够的资金来资助他们继续开发,以至于他们注意不到其产品设计中的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在他们接触不到那些受到影响的人们的时候。让这一切更糟糕的是,这些问题存在于科技行业内部,意味着那些在这一情境下,最为脆弱的目标用户群体在那些技术团队中几乎没有代表,这让他们无法意识到这些边缘人群的特别需求。


七、从来就没有一个独立的天才创始人

There is never just one single genius creator of technology.

在流行文化的认知中,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技术创新往往发生在宿舍或者车库之中,在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刻,创始人发明了一切。这样的场景为史蒂夫·乔布斯等人创造了神话背景,一个人包揽了「发明 iPhone」这样千千万万人共同努力下产出成果的功劳。事实上,技术永远来源于发明者对所在社区的观察和价值取向,并且,几乎所有突破性的时刻都有着数年乃至数十年人们不断努力创造类似产品的背景。

398b7c878f8cffcb405c67634d3d5063.jpg有时候可能会有两个;图源:CNBC

这种「孤独的创始人」的传说尤其具有破坏性,它加剧了困扰着整个科技行业的排斥问题。那些被媒体描绘出的孤独天才很少有着真实社区中人们形形色色的背景。虽然媒体能够给个人带来奖励和认知度,或者教育机构能够激发人们去打造个人传奇,以享受其背后的荣耀,但真实的故事其实非常复杂,并且有着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我们应该对除此以外的故事报以强烈的怀疑态度。


八、大多数技术并非来源于创业公司

Most tech isn't from startups or by startups.

大概只有 15% 的程序员在创业公司工作,而在很多科技大公司内部,大多数员工都不是程序员。所以,用大名鼎鼎的科技创业公司里的程序员文化和喜好来定义科技,严重扭曲了社会中普通人应该看待科技的方式。我们应该了解的是,大多数创造技术的人,并不在所谓的科技公司中工作,他们往往来自于一些在我们眼里一点也不「科技」的组织和机构。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独立的科技公司,小型的工作室或者家庭经营的网站、app 以及定制软件,很多最具天赋的程序员更喜欢这些组织里的文化和挑战,而非那些更为出名的科技公司。我们应该注意到,创业公司只是技术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我们不该让那些创业公司内部极端的文化扭曲了我们理解技术的方式。


九、大多数科技巨头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挣钱

Most big tech companies make money in just one of three ways.

3c277a610d9394118c65ed6e17c55e78.jpg

如果你想要了解科技行业的运行方式,科技公司怎么赚钱是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广告:Google 和 Facebook 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源于将你的信息贩卖给广告商们。几乎每一款他们打造的产品都在竭尽所能地收集你的信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根据你的行为和偏好建立起一个更加详尽的个人资料,随后广告商购买的搜索结果和社交网站信息流就能够向你推送与你相关度最高的广告。这是一种围绕着监控建立的商业模式,因为它是大多数 C 端互联网企业依赖的商业模式,所以尤其引人注目。

大型商业:一些更大,或者说更「无聊」的科技公司,比如微软、甲骨文和 Salesforce 通过向其他企业出售商业管理的软件盈利,这些产品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有趣,尤其因为购买这些产品的老板们大多喜欢控制、监控自己的员工。不过,售卖这些产品的公司往往是科技行业里最赚钱的。

个人消费品:像苹果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希望你直接付钱购买他们的产品,或者是其他商家在他们商店里售卖的产品(亚马逊的 AWS 云服务属于上面第二条)。这是最直接的商业模式。在购买 iPhone 和 Kindle,或者订阅音乐平台 Spotify 的会员服务时,你很清楚自己得到了什么。因为它并不依赖广告的模式,也不会将你的控制权转交给你的雇主,所以这些公司的顾客拥有最多的个人权利。

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通过以上三种商业模式之一赚钱,看他们如何连接这三种模式,我们能发现他们做出选择的原因。


十、大公司的经济模式扭曲了科技行业

The economic model of big companies skews all of tech.

今天,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们大多有着类似的发展套路:

1、 创造出能够改变一个巨大市场的产品
2、 从风险投资人那里获取大量资金
3、 烧钱,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用户
4、 找出能够将海量用户转化为利润的商业模式,给投资人以巨大的资金回报
5、 开始在市场上同竞争对手进行激烈的争斗(或者收购)

这一模式与传统公司的增长模式大相径庭。传统的公司大多起步于小型企业,主要通过吸引顾客购买其商品和服务来实现增长。遵循上述的这种新模式,创业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远远快于依靠消费者盈利的传统公司。但这些新公司对进入市场的责任感也相对较低,因为他们服务于投资人的短期回报,而非其用户和社区的长远利益。

这种商业计划的普遍存在,使得没有拿到风险投资的公司几乎没有参与竞争的机会,那些依靠顾客赚钱的普通公司,无法承受长时间的亏损。这并非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它意味着创业公司要么体量小而无所作为,要么成长为骇人的庞然大物,留给两者间的选择并不多。从最终的结果看,这与电影行业非常相似:除了小型的独立制作和超级英雄大片以外,其他电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

那么这些科技大公司们最大的成本在哪里?招聘程序员。他们将拿到的绝大部分投资投入到招聘和留住那些构建新的技术平台的程序员身上。这些资金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被用来为社区服务。创造一家市值极高的公司,同时为形形色色的人们提供工作机会,这样的想法并不存在。


十一、 对科技来说,时尚和功能同样重要

Tech is as much about fashion as function.

db081138c1b899de0f9d0c7b7413b099.jpg

在外行看来,制作 app 或者硬件设备是一个「超理性」的过程,工程师会选用最先进并且最适合的技术。但事实上,选择编程语言或者工具包往往会受到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的偏好影响,或者会受到潮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科技产品创造的过程或者方法会追随潮流和趋势,影响着从产品讨论到开发的方方面面。

有时,产品的开发者会热衷于新鲜感,有时他们又会选择复古的方式,但这些选择除了技术的客观价值以外,往往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个更加复杂的技术并不总能创造出一个更加有价值的终端产品,所以尽管许多公司喜欢吹嘘他们的新技术多么有野心,多么尖端,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为普通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尤其需要点明的是,新技术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许多 bug 和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十二、 没有哪个组织能够阻止技术被滥用

No institution has the power to rein in tech's abuses.

在大多数行业,如果企业开始做错事或者剥削消费者,就会有媒体记者对他们进行调查和批评,如果这些侵权行为愈演愈烈,他们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今天,大多数科技媒体都在集中报道新产品的发布以及已有产品的更新,那些真正关注科技带来重要社会影响的科技报道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它们与新手机测评发布在同一板块,而非商业或者文化版面显眼的位置。虽然随着科技公司变得越来越强大、富有,但在媒体公司内部的文化中,这些报道仍然不被重视。传统的商业记者通常在媒体活动中更有资历,但他们对基本的科技概念却一无所知,这对于那些报道财经或者法律的记者来说简直不可想象。与此同时,那些对于科技给文化带来的影响有着更深刻理解的专业记者通常被指派去报道产品的发布,而非更广泛的公民和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在监管者身上更为严重,他们常常吹嘘自己对技术的无知。政治领导人连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应用都学不会,想让他们合理地监管科技行业,或者在科技从业者违反法律时分配法律责任,就似乎更加不可能。虽然科技为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但立法者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却远远地落后于技术的发展。

9951e8df9417b59b0d28aa4c0c4a18be.jpg

没有足够的新闻和立法的力量矫正其错误,科技公司常在没有监管的环境中运行,而这一境况带来的后果往往由科技行业以外的人们承担。更糟糕的是,社会活动家们往往依赖传统的方法进行抵制和抗议,但这一套在商业模式相对间接的科技公司身上行不通,他们依靠广告和监视用户数据盈利,同时能通过从风险投资那里获取投资来维持运营。

缺乏问责制是如今科技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只有充分理解里以上这些,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改善科技行业。

一旦我们了解了塑造科技的力量,我们就可以开始推动改变。我们知道科技巨头最大的成本投入是吸引和雇佣程序员,那么我们就可以鼓励程序员积极地向他们的雇主倡导道德伦理和社会进步;我们知道哪些大公司的投资人会对市场上的潜在风险较为敏感,那么我们就可以关注他们投资的公司对社会产生了哪些不良的影响,这将带来怎样的风险。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大多数科技从业者都满怀善意,但他们缺乏相关历史和文化的教育背景,那么我们就可以确保他们受到足够的教育,以保证不可控的负面影响不再发生。

那些创造了科技产品的人们,享受着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的人们,他们都在与这些技术给社会的带来的负面影响斗争着。但如果我们从一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科技行业的基本原则出发,解决科技行业带来的那些宏大的社会问题就或许并非遥不可及。


本文编译自 Medium,原文标题为《12 Things Everyone Should Understand About Tech》,作者 Anil Dash,有删减。


责任编辑:克里斯

题图来源:Themocracy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geekpark.net/news/228485

【喷嚏图卦20180424】姐姐来了

免责申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 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

本文转摘的各类事件,均来自于公开发表的国内媒体报道。引用的个人或媒体评论旨在传播各种声音,并不代表我们认同或反对其观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保证原文的完整性(不得随意增删内容,或篡改图卦名称等),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厦门大学给予“精日”女生留党察看、留校察看处分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23日23时左右在官网发布《关于对田佳良同学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表示,4月19日—20日,我院在读研究生田佳良以“@洁洁良”的网名在新浪微博上发表错误言论,产生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经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研究并报学校同意,给予该生留党察看、留校察看的处分。该生的其他问题,待进一步调查核实后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我们将以此为戒,深刻反思,全面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将立德树人和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位。

【2】金正恩赴医院探望受伤中国游客

朝鲜22日晚间发生严重车祸,至少32名中国游客死亡。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23日前往中国使馆与医院慰问。据报道,23日早晨,金正恩赴中国驻朝鲜使馆,对这起在黄海北道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深表遗憾和痛心,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金正恩也请中国驻朝鲜大使李进军向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中国党和政府及伤亡人员和家属表示诚挚慰问。金正恩也赴医院看望受伤人员,表示朝鲜将全力救治,并配合中方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不过这医院够破的,病床都生锈了

李进军则感谢金正恩到中国驻朝鲜使馆和医院慰问,感谢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亲赴事故现场和医院指挥抢救及事故处置,并强调“这充分体现了朝方的高度重视,中方将同朝方密切沟通协调,全力做好有关善后工作”。香港明报另引述朝中社报导,金正恩在医院时说,事故使他感到悲痛,并忆起他失去亲人时,那无法控制的悲伤。

【3】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即将进行试航

据网络图片显示,停泊在大连造船厂的大陆首艘自行生产航母已经清空甲板,且其烟囱冒出浓烟,估计已经启动燃油主锅炉系统;也有图片显示,航母在多艘拖船簇拥下,离开造船厂舾装码头。早在日前,辽宁海事局连续发布多则通告,指特定海域于20日至28日因执行军事任务而禁航。由于相关海域邻近大连造船厂,令分析认为禁航措施旨在为航母试航作准备。

【4】中兴通讯:尽最大努力保护全球用户利益

据人民日报,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将付出最大的努力,履行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数百个运营商客户、数以千计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数以亿计的公司终端消费者用户的责任。中兴通讯介绍,恪守“出口管制合规乃是重中之重”的原则,在出口管制合规方面,中兴2017年相关投入超5千万美元。“即使在拿到拒绝令的今天,我们依然以全球一流出口管制合规企业的标准自我要求。”殷一民说。在本次事件上,公司自查发现了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本身就体现了合规体系在有效运转。

 

【5】国家版权局: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产值突破6000亿元

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23日发布《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的市场规模达6365亿元,相较2016年增长27.2%。其中,网络版权产业用户付费规模达3184亿,占比规模突破50%。报告显示,网络直播打赏模式在2017年异军突起,拉动了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长。2017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2亿人,较2016年增加7778万人,网民渗透率达54.3%,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近400亿,仅次于游戏产业。短视频产业在2017年也实现了迅猛增长,用户规模突破4.1亿人,同比增长115%。

【6】马云:一带一路是未来最了不起的全球化之路

一带一路是未来最了不起的全球化之路,最近几年看到中国企业积极在海外开拓,我们要去投资也要创造价值,我们赢回的不仅是利润更是尊重。新时代的企业还要积极参与风险控制、脱贫和环境的三大攻坚战。企业家还要追求可持续性、包容性和绿色性,离开这三性,就是违背企业未来的规律。企业要有担当,靠技术赢得市场,但企业的每个重要决定,都要看是否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希望在绿公司年会20周年的时候,中国有真正的绿水蓝天。

pursue new sex

【7】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因还不起房贷?西湖大学回应

23日有自媒体发表文章《宗庆后曝猛料: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是还不起房贷》,西湖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回应,上述消息不实,西湖大学已经联系该公众号删除了造谣文章。此外,娃哈哈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证实宗庆后董事长从未发表上述言论。

【8】老外为了拿中国签证跟中国人结婚?[思考]

来自冰岛的Frank本打算今年年底和中国女友结婚,但因为他的工作签证3月就要过期,于是两人赶紧在3月之前就领了证,这样Frank就可以通过配偶签证留在中国了。随着中国对外籍人才提高要求,工签更难拿到;于是外国人与中国人结婚、拿着配偶签证偷偷在中国工作的现象更加普遍了。但Frank表示:“我和我妻子的爱情是很纯粹的,只不过生活很复杂,尤其是你身处异国的时候。”除了配偶签证,也有很多老外拿着游客签证或商务签证在中国非法工作。

【9】中传副教授:本科毕业写论文 纯属形式大于内容

毕业季将至,本科生有没有必要写论文再度引发热议。曾有调查显示,近半数本科生用不足10天就能完成毕业论文,在此情况下写出来的论文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对此,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任孟山认为,写论文的必要性确实没有太大意义,更多的是形式主义。他还表示,不让本科生写论文不是放水,而是要在平时就把规范性训练做好。

【10】多伦多发生货车撞人事件,造成10死15伤

当地时间23日下午1点30分,加拿大多伦多市央街(Yonge)芬治大道(Finch)附近发生一起货车冲上人行道撞击行人事件,已造成至少10人死亡,15人受伤。据报导,肇事司机曾试图逃跑,但在几个街区外被警方逮捕;被捕时他曾与警员发生对抗,但现场没有出现枪击事件。目前警方已判定该次事件为蓄意攻击,目前尚不清楚攻击动机。

有现场目击者称,事发时,曾有人朝着该货车司机大喊“停下来”,不过,该司机“并没那样做,仍然继续开车”。一位执法官员称,这起事件是一场蓄意行动。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发推称,“我们的心与这起事件的受害者在一起。感谢现场的工作人员,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现场局势”。

【11】亚美尼亚前总统再度出任总理遭抗议,宣布辞职

亚美尼亚民众持续一周多的抗议活动取得成效,刚刚于本月17日当选总理的谢尔日·萨尔基相(Serzh Sargsyan)为迎合抗议民众要求,已公开宣布辞职。他在辞职声明中表示,“街头抗议行动反对我的总理任期,我将满足你们的要求”,又强调这是他最后一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发表讲话。他还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称反对派要求他下台的呼声是对的。

【12】凯特王妃产下男婴 英国王室迎第五顺位继承人

英国王室称,凯特王妃于当地时间23日上午11时1分安全生下儿子,婴儿重8磅7盎司(约合3.8公斤)。这位小王子将是英国王位第五顺位继承人,排在祖父查尔斯王子、父亲威廉王子,以及哥哥乔治王子和姐姐夏洛特公主之后。

【13】伊朗警告指若美方退出协议,将立即重启核计划

伊朗外长扎里夫当地时间22日在纽约接受传媒专访时警告,伊朗已经准备就绪,一旦美方下月决定背弃伊朗核协议,伊朗将立即重启核计划。他又警告,假如美方退出协议,各方将质疑美国并非可靠的伙伴,美国将因此遭到国际社会孤立。2015年,伊朗与美、英、法、德、中、俄六国达成核协议;协议限制伊朗生产浓缩铀,以换取国际社会放宽或停止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不过,川普上台后抨击协议为“有史以来最差”,并扬言退出协议。华府将于下月12日决定是否根据协议、中止对伊朗的一系列制裁;而川普早前将当天定为死线,要求英、法、德同意修正,否则美方将退出核协议。

【14】“蝙蝠侠”编剧大卫·S·高耶:我的下一个舞台是在中国做影视剧

钟情于暗黑系超级英雄创作的大卫·S·高耶是“蝙蝠侠”系列的编剧、“刀锋战士”系列的导演。爱挑战的他对中国非常感兴趣,《蝙蝠侠》系列电影里,有一部里面的场景就和大卫去西藏的经历相关。同时,大卫还透露称,正在和中国的一家公司谈电视项目。

【15】罗赛塔拍到的67P彗星表面。推特 landru79 利用 ROSETTA EXTENSION 2 MTP030 OSIRIS NAC 的照片制作。闪过的白色长条是宇宙射线打在CCD上的效果,前景纷乱飘动的似乎是尘埃和雪花,远处旋转下落被悬崖遮挡的应该是背景的星空。所谓异世界就是这样的吧。(@Ent_evo )

【16】@阑夕 :这是位于英国伦敦萨默塞特府门口的装置艺术「污染舱」(Pollutin Pods),一共有5个对外密封但彼此相连的空间,通过化学机器分别模拟出5种不同级别的空气污染环境,从塔图拉岛到伦敦、新德里、北京及圣保罗,游客可以自由穿梭其中,切身感受到生活在恶劣呼吸环境下的体验。

【17】@阑夕: 正在澳门举办的「世界区块链大会」,已经被多金的大妈参会者占领了,虽然这么说有些显得以貌取人,但是事实确实如此,这个行业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另外这张图里还有一处亮点,谁能第一个看出来,我染个黑头发当福利吧。

@和菜头:技术重构Word,韭菜重获新生。对韭当割,割以永治。

【18】@MezilkreeSaedmara:P大的,不让说。就说个耶鲁的。也算和Social Justice有关吧。

Ronan Farrow 出生纽约名人家。早慧。11岁上大学,14岁在联合国为苏丹儿童人权发言,15岁大学毕业,16岁进耶鲁法学院,22岁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为美国外交部工作,24在美国国务院为希拉里工作,26岁在MSNBC做主持人,今年31岁,刚拿了普利策奖。拿奖的原因是,去年花了十个月调查取证后,把父亲(伍迪•艾伦)的熟人,哈维•韦恩斯坦,掀了。虽然他辛苦写的东西自家老板NBC不敢发,但《纽约时报》和《纽约客》不惧压力,发了。韦恩斯坦破产了。正等着吃各种官司。
有人曾经问Ronan Farrow,怕不怕韦恩斯坦。Ronan Farrow答,韦恩斯坦为了抹黑他,四处宣扬他为了复仇(Ronan的姐姐7岁时曾被伍迪艾伦性侵),心理扭曲,四处撕咬求名。但这点抹黑,和那些勇敢站出来指证性侵的受害者们付出的代价相比,算不上什么。
明天Ronan Farrow的新书《War on Peace》就要上架了。据说,此书采访了所有的活着的国务卿。对美国外交和军事的失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看法。感觉会是本有意思的书。Ronan Farrow在一次访谈中说,美国解决国际冲突的方式太侧重军事升级,而非外交周旋。国务院外交部是需要改革。但改革不是,砍砍砍。
美国45个总统里,唯一一个曾拿过普利策奖的是肯尼迪。

【19】“女性至今仍未认识到的是,没有人给你力量,它是你自己争取的。” —— 罗西妮·巴尔

 

【20】2016年8月3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学生示威抗议学校出售学位第7日,超过一万名毕业生回到学校应援。图中标语为“姐姐来了”。这就是朴槿惠事件的开端。

【21】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热风》

@傅蔚冈:产后七个小时就抱着孩子出来了……

“不坐月子?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来源:喷嚏网  (海外访问,请加:https)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喷嚏官微  、@ 喷嚏意图(新浪)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131126

Quote Of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