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今秋入华?这些细节可不是在「捕风捉影」
Broadcasted at October 16, 2015 at 01:26PM:期望 Google 不要强制重定向就好。
作者:我是老红啊
距离上次「Google 重新入华」的消息传出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时间,「极客公园」也在第一时间采访了事件的相关当事人。昨日,多方消息均显示 Google 重回大陆的好事将近,而这一次,Google 要带来的似乎远不止 Google Play。
一个月时间,Google 拆掉了哪些「墙」?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准备与发酵,「Google 入华」的传闻似乎正在慢慢坐实。而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Google 也通过迅速的反应与调整一步步拆掉那些原本尴尬的「墙」。
- 未「翻墙」即可访问 google.cn
昨日,http://www.google.cn/ 被发现可以在未「翻墙」的情况下进行正常访问,而截止至发稿时间,这一久违的链接仍处于「正常」状态。这一「回归」的积极信号经过迅速传播也令不少期待 Google 本土服务的人兴奋不已。
在成功加载 http://www.google.cn/ 后,点击后页面会自动跳转至 google.com.hk,而跳转以后的页面则需「翻墙」后才能正常显示。
- 网页端 Google 翻译和地图可用
虽然目前 google.cn 的域名仍然只是层「皮」,但是相较之前的「404」,皮层之下的坚墙已经触手可及。而更为实质性的进展是,除了 Google 翻译,Google 地图的网页端服务也已经能够正常在中国大陆地区访问(Google Map 的应用仍不能在大陆地区使用)。
- 新版 apk 测试包和服务框架
除此之外,根据 Google Play 的相关开发者向「极客公园」透露的消息,Google Play 已经在向部分中国的开发者发放了新的 apk 测试包,而 Android 的全套 Google 服务框架已经完全无需 ROM 设置,仅以普通对 App 方式安装即可工作。
而根据微博网友提供的资料显示,Google 的很多服务已经转回到北京和上海,而其 IP 地址也显示的是「中国北京谷歌公司」,这条消息也被部分媒体解读为「Google 正式开启回归流程」。
但根据「极客公园」向 Google 中国的工作人员证实,这则消息实为过度解读。
「图片上的信息无误,但这些 IP 是一直存在的,并不能说明 Google 重回中国的实质进展。」Google Play 的相关负责人向「极客公园」表示,目前的大多数猜测都属于捕风捉影,但 Google 拒绝对此发表过多的评论。
虽然 Google 仍未对此进行具体回应,但这一系列迹象表明,Google 在这一个月内正一步步地拆掉那些存在已久的「墙」。
除了 Google Play,你可以期待的还有更多
比起之前「Google Play 入华」引起的关于国内应用分发市场格局的讨论,当「秋季入华」的时间将至,Google 近一个月内的动作表明,重回中国的远不止 Google Play 这么简单。
对于 Google 而言,通过 Google Play 入华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维度上扩大其广告业务的商业价值,这也是目前 Google 主要商业模式的第一优先级。但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主张「让所有人都用上服务」的 Google 显然不会就此满足。事实上,通过更多服务连接的用户数据才会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就在不久前,在外界诸多的质疑之下,Apple Music 以一种突如其来的姿态进入中国,虽然曲库和加载速度仍饱受诟病,但高音质、正版和低价订阅服务的推出仍赢得了不少好评。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在 App Store 中国区搜索不到的 Google 旗下产品现在均已开放上线,尽管部分产品仍需「翻墙」后使用,但这一迹象也表明了这些服务在内地解禁的可能以及 Google 将更多服务引进中国的野心。
除此之外,有关 Google 向中国可穿戴市场推出 Android Wear 平台的消息也一直没有间断。而在上个月,国内第一款搭载 Android Wear 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 Moto 360 也在上海发布,其中「出门问问」与 Google 在语音搜索方面的独家合作也成为了 Google Now 在国内的替代选项。
可以预计的是,越来越多的 Google 服务正在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重回中国市场,而 Google Play 仅仅只是入华的第一步。
重新入华后的规则与底线
现在看来,Google 重新入华的步调已经逐渐清晰,如不出意外,「秋季入华」的传闻也将顺时兑现。但是,乐观的近况还隐藏着一些现实的忧虑。
通过近一个月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此次 Google 入华采取了合作共生的聪明方式。即便是准备独立进入中国的 Google Play 也在各个层面上同国内移动分发巨头广点通、猎豹以及其他中小平台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与资源互换。
显而易见,突兀进入市场势必会带来集体的反抗效应,而合纵联合似的对等资源互换则会让各方利益实现最大化。这虽然会为国内原本混乱的流量分发秩序带来改变的可能,但涉及相关敏感内容而不能完全显示的「阉割版」Google Play 能发挥多少的分发价值则要打上一个问号。
而在具体服务层面,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之如 Android Wear、Google Photo 和 Google Now 这些工具型服务进入中国的极大可能性,但是 Google 所重视的内容服务(Youtube、Google 搜索等)由于其敏感性则不大可能在国内得到完全的解放。但可以想象的是,通过授权与版权代理的方式将敏感范畴外的内容进行嫁接移植无疑会是其中一种极为可能的实现方式,毕竟那些「在正常情况下看不了的内容」还是有很大用户吸附空间的。
因此,明面上「委身」的 Google 并未放弃其一直固守的底线,将「服务型」服务尽可能彻底入华,而将「内容型」服务选择性入华。我遵守你的规则,但同时我也保持我的底线。
当传了许久的「Google 重新入华」即将浮出水面之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想象中国内厂商的集体紧张与反抗。当这种回归变为合作共生与联动发展,Google 的入华也变得更加理所当然,这也是五年来 Google 重回国内市场顺利进行的最大原因。
头图来自「站酷海洛创意」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3636
0 评论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