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相簿人臉辨識搜尋支援台灣!幫你藏失戀照片

Broadcasted at October 31, 2015 at 09:41AM:
这些功能早在 Picasa时代就有了呢。。。
一個 Google 相簿使用者們很期待的功能:「人臉辨識與人物搜尋」,現在終於開始支援台灣等更多國家地區,讓 Google 相簿透過高準確度的臉孔辨識自動分類照片,我們就能透過搜尋人物名稱,快速找到需要的朋友與家人照片。

雖然目前新版 Google 相簿中的人臉辨識功能是「全自動的」,跟舊版 Google 相簿還可以手動幫照片上人物標籤有差別,但新版也有自己新的特色:例如或許很多朋友想要的:「隱藏失戀對象、討厭對象、決裂對象照片」新功能。

而且根據我的測試,新版 Google 相簿辨識人物臉孔的能力更加強大了!在我第一次開啟使用後,基本上九成以上的照片都辨識成功了,最重要的是他懂得把一個人的大小臉型、正面側臉、低頭抬頭,甚至有所變化的不同造型,都辨識成「同一個人」

這樣一來,我們幾乎不用手動作太多重新分類與整理,確實依靠新版 Google 相簿的自動臉孔辨識就能把人物照片做好分組。

在進入新版 Google 相簿的「人臉自動辨識」、「臉孔自動分組」與「人物搜尋」功能介紹之前,建議你先閱讀下面三篇文章瞭解完整的 Google 相簿功能:
  1. Google 相簿無限容量上傳 1600萬畫素照片 1080p影片
  2. Google 相簿適合你嗎?我的12招照片雲端整理術教學
  3. Google 相簿你一定想知道的 16 招搜尋照片神奇密技




1. 臉孔辨識與分組都是絕對私密


目前 Google 相簿的人臉辨識功能剛剛開放支援台灣,理論上在手機版、網頁版 Google 相簿都已經能使用。

但是依照我在台灣實際測試來看,目前新版 Google 相簿 App (手機版)雖然會出現臉孔辨識功能,但搜尋上還不完美。而在網頁版 Google 相簿網站上,就有完整的人臉辨識與臉孔搜尋功能了,建議可以先打開網頁版做嘗試

可以先說明的是, Google 相簿的人臉辨識、臉孔分組都是絕對私密的,只有你自己看得到,並且也無法分享。

Google%2BPhotos%2Bpeople-01.png




2. 依照人物的臉孔自動分類照片


你只要在 Google 相簿打開「搜尋」功能,就會看到新的「使用者」分組,你可以根據 Google 相簿自動幫你依據人物臉孔做出的分類,查看不同人物的相關照片。

預設這個功能就是開啟的,你可以到 Google 相簿的設定中開啟或關閉「將所有類似臉孔的相片辨識到同一組」的功能。

Google%2BPhotos%2Bpeople-02.png




3. 幫朋友家人臉孔分類加上標籤名稱


但是,如果你想利用關鍵字搜尋找到特定人物的照片,這時候你必須手動先幫人物分組加上標籤名稱。

你可以幫每個人物照片分類設定任何的名稱,這邊的名稱是自由輸入的。

Google%2BPhotos%2Bpeople-03.png




4. 合併同一個人的多個臉孔分組


如果 Google 相簿把同一個人的臉孔自動分成兩個以上的分類怎麼辦?我們可以合併這兩個臉孔群組。

基本上 Google 相簿辨識人臉的成功率非常大,會遇到把一個人的臉孔分到兩個不同類別,通常是臉孔真的有很大的轉變,例如從嬰兒變成小孩

這時候,只要把 Google 相簿自動分類成的兩個臉孔群組「取同樣的名字」,這樣 Google 相簿就會詢問你是否要把兩個同名群組合併成同一個人,你就能合併分組了!

Google%2BPhotos%2Bpeople-04.png




5. 搜尋就能找到照片


幫 Google 相簿自動分類的臉孔加上名稱後,以後就能在 Google 相簿中搜尋這些名稱,找到人物的相關照片。

Google%2BPhotos%2Bpeople-05.png




6. 神奇的人臉辨識,側臉、戴眼鏡也不會認錯


就像我前面反覆提到的,我從 Picasa 時代就開始使用 Google 照片的人臉辨識功能,所以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不同。

「以前的 Google 相簿」辨識人臉時很容易把同一個人的側臉、低頭、戴眼鏡等不同照片「誤認為是不同的人」。

但是「新版 Google 相簿」則不會這樣!以我自己的照片為例,無論我有沒有戴眼鏡、是不是側臉,在 Google 相簿的自動辨識分類中,我的照片都被分在同一個人的群組!

Google%2BPhotos%2Bpeople-06.png




7. 如何移除錯誤臉孔辨識搜尋結果


雖然新版 Google 相簿認錯人的機率大大降低,但是如果還是有辨識錯誤時,你可以在臉孔分組中勾選這張照片,然後點擊右上方選單的「移除搜尋結果」,就可以修正錯誤。

Google%2BPhotos%2Bpeople-07.png




8. 隱藏特定人物照片(失戀必備)


Google 相簿臉孔辨識另外一個強大的延伸功能,就是幫我們隱藏不想看到的人物照片。雖然這個功能我目前在台灣測試的結果是:可以看到選項(在手機版搜尋頁面右上方選單中),實際上手機版還無法使用,不過相信不久後也會開放。

這個功能可以幹嘛呢?就是讓我勾選特定人物分組的照片,把他們隱藏起來,讓他們不會出現在搜尋與「重溫這一天」等功能中,像是失戀分手、吵架決裂的對象的照片,或許就這樣隱藏起來避免重提傷心事吧!

Google 相簿新版人臉辨識功能可以幫我們自動根據人物分類照片,讓我們幫朋友家人照片加上名稱,而且他的辨識成功率極高,最棒的是,終於開始開放台灣用戶使用,推薦大家試試看。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Google 相簿人臉辨識搜尋支援台灣!幫你藏失戀照片

Google%2BPhotos%2Bpeople-08.png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TwitterGoogle+,獲得更多有趣、實用的數位科技消息,更歡迎直接透過社群聯繫我。

playpc?i=Xy8Nj_JAoxU:4Rsbx7zs_9w:4cEx4Hp playpc?d=qj6IDK7rITs playpc?i=Xy8Nj_JAoxU:4Rsbx7zs_9w:-BTjWOF playpc?i=Xy8Nj_JAoxU:4Rsbx7zs_9w:F7zBnMy playpc?d=vB0jwF4ojB4 playpc?d=yIl2AUoC8z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playpcesor.com/2015/10/google-photos-people-search.html

创始人告诉你,Instagram 成功的 5 个经验

Broadcasted at October 30, 2015 at 07:27PM:

Instagramcake

2010 年,我们推出 Instagram 第一版的前一夜,联合创始人 Kevin 和我打赌,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第一天会有多少人下载我们的 app。Kevin 猜是 2500 人,而在那个特别乐观的瞬间,我决定把数目定高,猜测会有 25000 人。结果第二天,我都不敢相信,下载量恰好就是我所估计的数目。

如今,在我们第 5 个生日之际,Instagram 在全球已经拥有 4 亿用户,他们每天上传 8000 万张图片或视频。往回看,我们在最初的产品上就实现了简洁与精细的平衡,而在上一年,搜索和发现功能得到更新,Instagram Direct 上线了全新界面,并且有创意小工具不断推出,比如 Layout。

在我们团队发展的这五年中,我们一直忠于我们的原则:先做简单的事。而在我们的下一个五年,也会把它继续作为核心。下面是我们在过去五年创立 Instagram 过程中的一些大的里程碑——有好的,不好的,还有令人惊喜的。我希望其中会有你可以带走的经验,帮助你去发展你自己的团队和公司。

里程碑 #1:3 个月内拥有 100 万用户

总结:最大的挑战
在 Instagram 推出后的第一个月,情况几乎是混沌的—— 凌晨三点服务器警告页面的出现是常态而不是例外。在第一天激增至 25000 名用户后,我们的用户数继续快速增长,直到达到 100 万。没有什么刺激比人们真的想用我们的产品更强烈的了,于是我们换到了“高速档”,确保我们可以支撑增长的需求。当我们刚开始的时候,Instagram 只在洛杉矶的一个服务器上运行,它的运算能力比一部 Macbook Pro 还要差。在遭遇到第一天快速增长之后,我跟主机服务提供商打电话,要求增加一台服务器,他们说需要 4 天才能实现——如果我们很急的话可以缩短到 48 小时。考虑到我们的增长看起来那么不可预测,我们决定转移到 AWS(亚马逊网络服务)。

考虑到我们在基础架构上都没有太多的经验,我们不得不快速地吸收尽量多的知识。QCon 和 Velocity 上有非常好的会议视频,Facebook,NEtflix,Twitter 还有其他网站上也有很多相关文章。共享技术性想法的这种开放文化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好的东西之一,也是促使我们更新技术博客的主要因素。

可借鉴的经验:我们的原则——“先做简单的事”在最开始的时候已经成型了。因为当时我们只有两个人,因此,每一次面对新挑战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确定一个最快速,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如果当时我们对一切事情都作长远考虑,那么我们可能会因为什么也做不了而瘫痪。选择最重要的问题去解决,选择最简单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支撑起我们指数式的增长。

里程碑 #2:登陆 Android

总结:最令人期待的发布

在 Instagram 的最初几年,每一次我和 Kevin 上台时都会遇到同样的一个问题:“Android 版本什么时候推出?”

我们刚开始只发布了 iOS 版本,这是因为我们希望可以快速迭代我们的产品——要知道我们当时只有两个工程师。但进入 2012 年,拓展到更多平台上的时机已经到来。在典型的 Instagram 风格下,我们的 Android app 在三个工程师的三个月努力下搭建起来。团队里除了有两位为完成这个项目而学习 Android 的工程师外,还有从 Gowalla(一家基于位置服务的社交网络公司,在 2012 年关闭) 的 Android 部门过来的 Philip,他领导 Instagram 的移动业务直到现在。

在那段时间里我部分的工作是成为一个“专业的 eBay 购物者”,因为我们希望在尽可能多的设备上测试我们的 app,包括一个叫“M865 Ascend II 2 Touch”的手机。通常的流程是,拆开送来我们办公室的新手机,安装我们的测试版 app,然后赞叹 app 在上面的良好表现。Android 设备的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挑战——特别当我们开发 Instagram 视频产品的时候。但是,在很小的改动后,我们的应用就能适应如此多设备,这让我们非常兴奋。

Instagram_Android

当 Android 版本发布后的 12 个小时,有超过 100 万新用户加入 Instagram——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置信的结果。在那个时候,我还写了一些在基础架构上学到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 Android 版本不断更新,越来越像平台上的原生应用了。到了今天,它已经成为增长最快、评分最高的 Android 应用之一。

可借鉴的经验:从一个平台上起步,这使得我们可以专注其中,并且,我们可以快速迭代而不需要任何东西都重复实现两次(在 Instagram 内部我们经常说“把更少的事情做好”)。当到了需要拓展到更多平台的时间,我们搭建了一个小团队,里面包括 Android 的专家和一些对这个平台不熟悉但有才华的工程师。组建一支成熟的 Android 团队让我们的 app 可以逐渐适应那个平台。

里程碑 #3:2012 年弗吉尼亚风暴

总结:最糟糕的断电

当时,我正在波特兰享受三天的长周末,电话响了:“Instagram.com 宕机了“。我立刻上网查看,发现除了 Instagram 之外,Netflix 和其他网站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我跑回旅馆,打开笔记本,看到 AWS(亚马逊网络服务)的状态页面上有一条让人惊慌的消息:“us-east 可用区(位于美国东部)出现电力问题”。一场大风暴席卷了弗吉尼亚,我们的虚拟服务器几乎一半都失去了电力。接下来的 36 个小时里,我们艰难地重建了几乎全部的基础设施。可以苦中作乐的是,由于此事,出现了下面这幅搞笑图片:

Instagram3

(Instagram 宕机了,跟我说说你中午饭吃了什么)

当时,我们全部的后端技术团队只包括我自己、首位工程师 Shayne 和 Rick——他加入 Instagram 的时间不到一个月。用户数据未遭受任何损失,但是,此次断电揭示出了我们在自动化运维上的短板。

这次断电倒逼我们采用重用性更高的服务器配置过程。在之后的一年中,我们将所有配置从一大堆容易出问题的 shell 脚本迁移到了 chef (一个开源的配置管理以及自动化运维工具),这大幅降低了新团队上手的门槛。

除此之外,我们还使用了开源项目 WAL-E 和 Postgres 内置的 WAL (预写日志)替代了依赖于 Amazon ELB (Amazon AWS 提供的块存储方案) 的数据库备份方案,并实现了数据库同步 (replication)。除此之外,我们也成立了一个可靠性工作组,这个工作组使 Instagram 拥有了运行在物理分布式的数据中心上的能力。

可借鉴的经验:尽管构建一个脚本话的基础构架需要不少前期工作,但是在基础设施运维组有新成员加入时以及在灾难恢复工作进行时,这些前期工作将得到回报。除此之外,我也很高兴的看到,我们招聘的工程师非常优秀——当遇到状况外的糟糕状况时,Shayne 和 Rick 都紧张的投入了工作,让我们重新恢复了服务。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像 Mart-Watney(电影《火星救援》的宇航员)那样。

里程碑 #4:Instagram 式的融合

总结:最具野心的工程项目

2010.10.5 : 0 用户 😬
2010.10.6: 25,000 用户😜
2010.11: 100 万用户😅
2012: 3000 万用户😆
2013: 2 亿用户😵

到了 2013 年,Instagram 的每月使用人数达到 2 亿,存储照片达到 200 亿张。尽管团队在扩张,整个团队仍然是个小团队,而且,我们激动地看到了 Instagram 社区的持续成长。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不断思考如何与 Facebook 的现有后端系统进行整合。例如, Site Integrity(站点完整性)系统可以对抗垃圾信息。但是,因为基础设施运行在在 AWS 上,这种整合就很难进行。而且,我们等待时间越长,不断扩张(而且愈加昂贵)的基础架构就越不容易迁移。

很显然,我们需要迁移到 Facebook 的基础设施上面,但是,当我们迁移上亿用户和数十亿图片时,我们不想影响自己的服务。于是,Instagration(这是作者创造的复合词,instagram+intergration,Instagram 式的整合)开始了。对于这件事,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比方是汽车在 100 英里时速的行驶中更换所有的零件。一个包括 Instagram 员工与 Facebook 工程师的 8 人小团队接受了这个挑战。首先,他们开发了一个叫做 Neti (https://github.com/Instagram/neti) 的工具把实例从 AWS EC2 经典网络迁移到了 VPC 上。接下来,他们构建了一个叫做 “ig” 的命令行工具,在 Facebook 的数据中心中模拟了 AWS 的设计模式以及使用习惯。在这一切的周密安排下, Instagram 在做到最小的影响下完成了一次最大的迁移。

可借鉴的经验:不要重新发明轮子。转向 Facebook 的服务器后,我们的基础设施变得更快速、更高效。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 Facebook 的其他工具,比如反垃圾工具等等。我们仍然维持了小团队,但是,我们利用了 Facebook 的资源和经验,实现了更快的迭代。

里程碑 #5:Instagram 的“热门”功能

总结:下一个大赌注

今年早期,我们重新设计了“搜索和探索”功能,使用户能够更方便地寻找 Instagram 上的有趣时刻——当它们发生的时候。我们推出了热门标签和地点功能,并且构建了全新的基础架构,能够对 Instagram 上最好的内容进行辨识、排序和展现。

我们对热门趋势的首次展现是 2010 年的“流行”页面。这是 Instagram 发布时就有的功能。算法非常简单:用每张照片实际拥有的赞数来排列,而 4 小时之后照片就会逐渐消失。当我们的社区很小时,这是不错的做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一种更为精细的方法。

考虑到我们已经扩大的社区,2014 年,我们开始了“探索”功能的个性化,为每个人带来了可无尽滑动的图片和视频页面。在几个月里,我们的用户与内容的交互次数达到了“探索”未个性化前的 5 倍。今年,我们让原来的“流行“页面回归——让你一览 Instagram 的全貌——它就是我们的“热门”功能。随着排序和机器学习专家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能够使广为人知的热门趋势算法适应 Instagram 社区的各种需求。

可借鉴的经验:先做简单的事并不意味着你的方案永远合适。我们学会了以开放态度对待产品的进化,以及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建团队,比如 Datagram 团队。这使得我们可以适应快速扩大的社区。

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过去的五年是一段狂野的旅程。在生日之际,停下来反思,这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我相信,我们的社区会继续成长,而我们的产品也会不断改进。当我今后在 Medium 写下“回顾 10 年“ 的时候,肯定还有聊不完的话题。向接下来的 5 年进发!

本文全文译自 Medium ,原文标题 War Stories,Five Years of Building Instagram,作者为 Instagram 创始人 Mike Krieger。他在文中讲述了 Instagram 这五年来的 5 件里程碑事件和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爱范儿积木、黄美菁翻译出品,感谢爱范儿技术部门对技术细节的核对。

题图来自:YouTube  插图来自:Medium

#欢迎关注爱范儿认证微信公众号:AppSolution(微信号:appsolution),发现新酷精华应用。

mf.gif

a2.imga2t.img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ifanr.com/578214?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

防火长城的互联网战争

Broadcasted at October 29, 2015 at 10:59AM:

今年4月,警察访问了Li Gang的公寓。Li Gang是一名翻墙软件开发者,他被命令停止开发和删除所有网上痕迹。他按照警方说的做了,并发表了一个帖子予以说明,结果警方再次光临,命令他删除这条帖子。Li Gang是一个化名,他拒绝透露真名,担心遭到逮捕。他说,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多的网站被屏蔽。北京发起了一场针对开发者和活动人士的军备竞争,打击开发者是这场战争的一部分。CyberGhost VPN联合创始人 Robert Knapp说,从长远看,人们不应该再认为总会有一个技术方案能绕过审查。防火长城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根据哈佛Berkman互联网和社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估计,只有1%到3%的中国网民习惯于翻墙浏览开放互联网。


rc.img

rc.img

rc.imgmf.gif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olidot.org.feedsportal.com/c/33236/f/556826/s/4b002dbd/sc/17/l/0L0Ssolidot0Borg0Cstory0Dsid0F45945/story01.htm

从跨过鸭绿江到血本无归:一位中国企业家梦断朝鲜的故事

Broadcasted at October 29, 2015 at 10:57AM:
╮(╯▽╰)╭
640.jpg
出走海外并非周福仁一时兴起,他2002年就开始在东南亚各国寻找投资机会。在印度尼西亚,为了寻找铁矿,他乘坐单人摩托一连几天颠簸在山沟里,越南的磷、煤,泰国的钾都曾吸引他前往,老挝甚至沙特也有过他的足迹。

辽宁海城的西洋集团,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过211亿元,创始人周福仁,也曾经位列当年的福布斯富豪榜第10位。

如今,这家公司不再有消息了,好像潜艇沉没在大洋深处。

2010年之前,西洋集团在朝鲜西南海岸的海州,拿下储量接近6亿吨的铁矿。在端川,还启动了投资3,000万美元的菱镁矿项目。

西洋集团以生产复合肥、钢铁以及以镁为原料的耐火材料而起家。周福仁算过账,在朝鲜生产铁精粉每吨成本大大降低(至少是中国的一半),那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营业税、关税、增值税。

税收方面也很优惠,仅有10%的所得税,追加投资的话还能返还。劳动成本也很低,工人工资折合人民币每月为300元左右。“6亿吨储量的矿山使用费,如果在国内需要付出几十亿元的使用费。”在朝鲜,周福仁付出的代价仅是由朝方以矿山入股占有25%的股权。

当时,他规划了海州铁矿一期产能:100万吨。未来他计划达到每年1000万吨的产能。产品销售方也已经盘算好:除满足自身需求外,全部出口给台湾中钢和韩国浦项制铁。

朝鲜是世界菱镁矿的主要储藏地,品类比中国还要好,每吨成本比中国低得多,没有出口配额限制。周福仁期望实现每年200万吨镁矿的产能,几乎是除中国外全球其它地区镁矿一年的需求量。

对西洋集团来说,与朝鲜文化差异不大,语言沟通障碍小,这是投资的有利条件。但朝鲜基础设施不完善,物资匮乏,建筑厂房的红砖需要从平壤运输;建筑用的石子需要自己带机器处理,因为没有电,还得自己带上发电机;中国与朝鲜的银行不能进行汇款,甚至得不到在当地采购生活必需品所需的现金

海城发生过不少因为朝鲜的投资伙伴不再发送邀请而拿不到签证,无法追回投资的事情,但周福仁不认为这样的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的诀窍是建立直通政府的关系。

朝方在海州铁矿占股25%,端川镁矿占股40%。主管经济事务的朝鲜政府要员对西洋集团考察了十多天,周福仁也期望得到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但到了2011年10月18日,周福仁黯然离开朝鲜,此前经历了长达12个小时的谈判。

从2007年到2011年9月,西洋集团在朝鲜投资额达人民币2.4亿元(3,000多万欧元)。2011年4月25日,选矿厂正式投产,但西洋集团与朝方的矛盾逐渐升级。

2011年9月,朝方突然向西洋集团提出16点要求,索取资源使用费、土地租赁费、工业用海水费用等之前合同中没有规定的费用。朝方声明生产出的铁精粉中方没有权利销售,再三强调自己是合作企业的法人,管理权归朝方。

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秘书王丛容和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处长洪南吉的协调下,周褔仁与朝方负责人进行了那轮漫长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谈判陷入僵局以后,西洋集团撤回了在朝鲜的大部分员工。2012年2月,朝方单方面终止合同,取消“洋峰合营会社”企业创立证书。

2012年3月2日的凌晨,西洋集团在朝鲜的合作方岭峰会社带领武装警察和保安人员闯进西洋集团中方员工宿舍,将正在熟睡的10名西洋集团留守员工强行集中,于当夜从瓮津直接送至新义州遣返回中国。

朝方的解释是按朝鲜政策规定,外国投资者组建的合资企业,朝方企业占股比例不得低于30%,外资企业最多占股70%。但西洋集团与朝鲜岭峰会社合作的“洋峰合营会社”,西洋集团占股75%,违反了朝鲜的招商引资政策。

周福仁说,70%的持股限制确实存在,但岭峰会社的负责人李成奎,当时应允了西洋集团的要求,承诺西洋集团在新证书中减少的5%股份可以从岭峰的分红中弥补。

2012年,因为在朝鲜的投资出现问题,西洋集团资金链面临压力,国内一些工厂处于停工状态。

很快,这家公司折戟沉沙了。

原文链接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cinacn.blogspot.com/2015/10/blog-post_27.html

7 Years of Google Chrome

Broadcasted at October 29, 2015 at 10:54AM:
I love chrome
A lot has changed since Google launched Chrome back in September 2008. Chrome's popularity has been growing ever since then and all the other important browsers became more like Chrome. Google focused on the things that mattered and transformed the browser from a simple application into a "modern OS" for web apps.

While there are many services that claim to measure the market share for browsers, I tend to think that StatCounter is the most accurate. StatCounter's stats for 2008-2015 show that Chrome's market share grew from 0% to 53% in 7 years, while IE's share declined from 67% to 15%. According to StatCounter, Chrome is now the dominant browser, while IE and Firefox are continually losing market share.

statcounter-sept2015.png

It's clear that Google did a lot things right when it launched Chrome, but few people anticipated that Google's browser will take over the world. Most people didn't know what's a browser and only knew that they were supposed to click on the blue E icon to go online. Google changed this by promoting a constantly evolving browser, which was faster and more secure.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googlesystem.blogspot.com/2015/10/7-years-of-google-chrome.html

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已死网游的DMCA豁免

Broadcasted at October 29, 2015 at 10:42AM:
(⊙o⊙)哦
有权制定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豁免条款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了新的豁免条款,允许网游玩家在官方服务器永久关闭的情况下修改游戏代码,绕过DRM验证使用第三方服务器维持游戏生命的权利。这一豁免是电子前哨基金会去年提出申请,然后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和听证后作出的。


rc.img

rc.img

rc.imgmf.gif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olidot.org.feedsportal.com/c/33236/f/556826/s/4b068ad2/sc/21/l/0L0Ssolidot0Borg0Cstory0Dsid0F45957/story01.htm

Uber联合太平财险推出了“乘客意外险”,发生交通事故最高可赔付100万

Broadcasted at October 29, 2015 at 10:40AM:
于是乎安全的问题最后还是由 Uber 自行解决了。满世界的专车政策却并没有提及安全的问题。

“乘坐专车,如果出了交通事故很难拿到赔偿的。”这是反对专车的意见中比较集中的一条,今年以来,也出现了多起专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案例。

当然这样的纠纷中,涉事的专车基本都是私家车。保险公司的依据是,私家车是没有营运车辆资格的,所以在营运过程中出现事故造成损失,他们是可以拒绝赔付的。

不过,从今天起,如果你是Uber的忠实用户,作为乘客你可能不用担心这些了。Uber联合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推出了“乘客意外险”,这是为中国Uber用户量身定制的险种。

“乘客意外险”覆盖Uber中国平台上所有已注册的机动车辆,从乘客上车起至到达目的地下车的整个行程期间,如因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对乘客造成了意外伤害,产生医疗、伤残、意外身故费用,太平财险提供每人最高100万人民币的赔付金额。

保险统一由Uber平台购买,乘客不需要额外支付保费。

另外,Uber今天还宣布将升级本地安全保障体系,增加更多提高用户安全、防范风险的功能。根据中国用户的安全保障需求,Uber目前正在开发、测试几个新功能:

隐匿电话号码——为更好的保护用户和司机的隐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增加中间加密环节,使司机和乘客彼此看不到对方的手机号,在更好保护隐私的同时仍然可以顺利通话进行交流。

安全网(SafetyNet)——用户可将多个家人、朋友预设为紧急联系人,添加其联系方式。在行程开始后,你可选择将行程状态发送给一位或多位紧急联系人,让他/她可同步了解你的行车状态,了解你是否已安全到达目的地

“SOS”一键紧急呼叫——这个功能是在App的界面中添加一个专门按钮,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按下按钮,可自动接通警方,乘客可直接与警方通话,同时系统将发送车辆实时GPS信息给当地警局,并提供司机的详细信息,帮助警方高效追踪车辆,保障乘客安全。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昨天,滴滴出行宣布与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乘车途中若出事故受伤,司机和乘客单人可最高获赔120万元。该保险将覆盖滴滴出行平台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试驾和企业级业务的司机和乘客。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Uber和滴滴出行推出的保险都属于人身意外险,据保险专家介绍,意外险跟车辆本身是否属于营运性质无关,万一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一定会理赔的。但是,专车在保险上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车辆发生损毁时,保险公司通常会以私家车没有营运资格而拒赔付。

也就是说,意外险可以赔,但车险不一定

专车实际上已经在发挥营运功能,并显示出了更有优势的一面,即使从逐利的保险公司来看,专车也并不比出租车更容易发生事故,给这种新兴的运输方式更完善的保障,我找不出拒绝的理由。当然,我觉得监管机构也应该用更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专车,尽快给他们“合法”的身份。

相关阅读:

    【第2编辑室】专车新规半个月收到3220件意见,看起来似乎保守意见居多

    交通部的专车新规遭多名专家质疑:存在重大缺陷,不应出台

    一周科技语文:仿佛看到了一个误入漫展的50多岁谢顶中年男子公务员

    劫匪也不忘与时俱进,抢完钱竟然直接打 Uber 逃跑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pingwest.com/uber-taiping-insurance/

美国担心俄罗斯切断海底光缆

Broadcasted at October 27, 2015 at 11:50AM:

俄罗斯潜艇和间谍船正在重要的海底光缆附近积极行动,这些光缆传输着全球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通信。一些美国军方和情报官员担忧,俄罗斯可能会在局势紧张或冲突时期攻击这些光缆。虽然目前尚无任何光缆遭到切割的证据,但对于俄罗斯武装力量在世界各地加速活动,美国及其盟国的高级军事和情报官员变得日益警觉。与此同时,华盛顿内部的辩论说明,美国看待俄罗斯的一举一动时,眼光越来越不信任,这不禁让人想起冷战时期。从北海到东北亚,甚至是更接近美国海岸的海域,在已知光缆的沿线都监测到,俄罗斯的活动显著增加。这些光缆是全球电子通信和商业的命脉。


rc.img

rc.img

rc.imgmf.gif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olidot.org.feedsportal.com/c/33236/f/556826/s/4af95c8e/sc/3/l/0L0Ssolidot0Borg0Cstory0Dsid0F45936/story01.htm

一个价值上亿的 idea:对殡葬类 APP “死了么”的初步设想

Broadcasted at October 26, 2015 at 10:40AM: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款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殡葬类 APP——“死了么”,以下内容是我们对该软件的一些初步设想,请您欣赏,欢迎指教。


推广文案

一键下葬!云尽孝!

滴滴一下,马上出殡

死了别叫妈,就叫死了吗~领死了么红包,金丝楠木黄花梨棺木点就送!


核心科技

打开附近的坟,寻找更多小伙伴吧

检测到前方五百米范围内有三个您的已故好友,是否去扫墓?

墓碑加入全息投影技术,带上3D眼镜看墓地,一片死人全站在坟头

电子屏墓碑共享,摇一摇签到扫墓,在线订购祭扫贡品

根据收入水准社会地位,使用大数据时代最人性化的算法,一键匹配最适合的火葬场和墓园

摇一摇可以找出与你同一时间一起死的人哦,还能灵魂聊天


增值服务

充值XX钻尽享15首哀乐

充值会员可享受墓碑烫金刻字

清明节没时间回家扫墓吗?您只要按下服务预定按钮,我们安排专人为您扫墓,更有各种增值业务供您挑选, 如陪哭

可加 100 元上火化险,没烧熟或者骨灰形状不满意可重烧


初期优惠活动

首死立减一百块

第二碑半价

现在下单可享上门收尸 8 折优惠,赠送坟头蹦迪

还可以拼单哦,约好一起死,只需付一笔火化费


线上推广文案

恭喜您获得20个红包,快分享给那些要死的小伙伴们吧

朋友圈集够99个赞可以免费死一次

分享送骨灰盒,分享越多,等级越高送的骨灰盒越高级,如果分享超999,送红木棺材一副!

每天签到送花圈纸人大礼包

两人同行一人免单 邀请好友还有返现(冥币)还有情侣套餐


分享此文章,我们将从转发用户抽取十位免费焚烧,如有投资意向也请联系我,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脑洞整理自 @NoPingWest 微博及评论

相关阅读:

    在十年前,你可能从未想过互联网思维会如此肆虐

    各怀心机的新美团点评,窥见于公开信的字里行间

    O2O大一统,丛林法则再度胜利

    低调的送药公司,隐秘的地下根系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pingwest.com/have-you-died/

好片推荐|比电影更残酷的是真实(下)

Broadcasted at October 25, 2015 at 04:35PM:

欲看上期请点击:好片推荐|比电影更残酷的是真实(上) - 二十四帧 - 知乎专栏

一 、引子

1966年5月至1968年底,红卫兵运动席卷全国,在“造反有理”口号下,这些12岁到22岁的学生,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老师、甚至是自己的父母,施加了惨无人道的暴力:吐唾沫甩耳光,揪头发打砸抢,开水浇碱水洗,将斗死“反动派”视作无上光荣……

可不拿起武器的时候他们看起来那么年轻那么美好,他们唱歌、跳舞、亲密无间,在寒夜里为熟睡的“战友”披上衣服,前所未有地信任着这个脆弱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哪里像恶魔,关怀与信任都是良善的表现啊!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对另一群人换上了恶魔心肠?

四十余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在那个黑暗年代施加酷刑者心中解不开的结,一少部分人站了出来,为暴行道歉,一部分人归咎于年少,与当时的自己划清界限,还有一部分人,依然执着地认定“如果不杀死那些人,他们就会杀死我们”。

持最后一种看法的,除了狭义上的红卫兵,还包括受红卫兵浪潮影响,贯彻暴力的民间团体,他们是是湖南道县大屠杀、北京大兴县大屠杀、广西南宁大屠杀的施暴方,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反革命的上万人残害致死。

杀人的方法五花八门:枪杀、刀杀、沉水、炸死、丢岩洞、活埋、棍棒打死、绳勒、火烧、摔死……

“1967年夏末,湖南道县河流上到处漂浮着是一具具浮肿的尸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赤裸着,有的仅剩下丝丝缕缕挂在身上;有的被铁丝反绑着双手,有的骨骼折裂,肢体残缺,饥饿的鱼群把他们啃得乱七八糟,河面浮动着一层暗红色的油腻。”

而一年之后的广西南宁大屠杀,丧生者的尸体从珠江口内源源不断地流到香港海域,血流成河的残忍再次上演。

当集体的罪行使大部分人免于被问责,自我成了唯一的审判官,不同的反应耐人寻味,只让人感叹:好一场残酷的人性“集体实验“!

其实我们远不用看那么远。

看看网络上的评论,看看多少人站在“善良”“正义”的高点,试图用言语杀死另一些人,就会发现,在不用承担个人责任的地方,我们批判的正是我们所成为的。

而今天推荐的片子,讨论的正是——撒旦从何而来?

二 、好片推荐


(一)美国


1、美国田园下的罪恶 2007 豆瓣主页IMDb主页


4188a76a46cc9c29dd6bccd890fe148e_b.jpg

【内容简介】

7c24109275e3ae7363cf458a6c254d56_b.jpg

女孩西尔维亚(艾伦•佩姬 饰)因游乐园工作的父母事务繁忙,与妹妹搬入育有七子女的单亲母亲格特鲁德家暂住。格特鲁德的大女儿宝拉未婚先孕,宝拉同西尔维亚分享了这个秘密,但是西尔维亚却为了保护宝拉而不小心说了出来,结果宝拉开始向深爱她的母亲控诉西尔维亚的种种不实“罪证”,格特鲁德决定必须惩罚这个“坏女孩”。等到西尔维亚的父母前来接她们时一切都晚了,西尔维亚被关在黑暗的地下室里被施以各种难以想象的暴行,镇上其他儿童也参与到了这残酷的摧残中……

——资料来源于豆瓣与百度百科

【真实案件】

1965年10月26日,印第安纳波利斯警方接到一个报警电话,称发现一个年轻女性死者,案发地点在东纽约街3850号。当警察们来到这座肮脏简陋的房子时,发现了西尔维亚消瘦的尸体,尸体上布满了瘀伤和小型伤口。这些小伤口后来被证明是由火柴和烟头造成的烧伤,数量超过一百个。尸体上还有几处大块剥落的皮肤。死者胸前被烙下一个大大的“3” 字。但是,最让人惨不忍睹的是,在死者的腹部正中被烙了一排字:“我是一个妓女,并以此为荣!”由此揭开了这宗被检察官称之为“印第安纳州最可怕的犯罪事件”。在这起犯罪案中,受害人名为西尔维娅,为首的是一个37岁的妇女格特鲁德,令人咂舌的是参与虐待西尔维娅的还有更多这个家庭的孩子们、朋友们、邻居们,他们在看到他人被虐待时,非但不出声援救,反而加入其中,毫无缘由的成为施虐者的一份子。

——资料来源于《美国田园下的罪恶》根据真实题材改编 普通人的群体犯罪事件,详细事件始末梳理请点击 印第安纳州虐童案始末(豆瓣)

【推荐理由】


当我们可以将施加暴力的责任推卸,推卸给他人,推卸给不清醒的自我,推卸给精神错乱,甚至推卸给道德,我们便心安理得地成为了希特勒。

2、换子疑云 2008 豆瓣主页IMDb主页


13c355ad3c605a7e750a425199d6ca54_b.jpg

【内容简介】

单身工薪阶层女子克里斯蒂娜(安吉丽娜朱莉饰),因加班把孩子留在家中,回家后发现儿子失踪。5个月后,警方宣布帮她找到了儿子,并大肆报道,但克里斯蒂娜根据身高、包皮和牙医及老师的判断,认定那孩子一定不是她的,希望警方继续寻子,却遭到拒绝,还被当成精神病关进了疯人院。

疯人院中很多女人都是因与警察作对被关进来,只有保证不再找麻烦才能放出去。克里斯蒂娜出院后,在多方支持下,成为洛杉矶警方对薄公堂的斗士。而另一方面,儿子的下落也因一个变态杀手的落网逐渐水落石出。儿子本来有逃跑的机会,但为了扶起摔倒的另一个伙伴毅然返回了杀手的农场,从此再无音讯。最终,州政府废除了让克里斯蒂娜进精神病院的第12条法律,警察局长被降职警长被永久免职。克里斯蒂娜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儿子,但直到去世也没有找到。

【真实案件】

19dd810e0f4db2dc8908dcfc62c70abc_b.jpg

Walter Collins于1928年3月10日,在去电影院的路上失踪。洛杉矶警察展开了大规模的搜索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警察局的名声一落千丈。直到Walter失踪5个月后,一个自称Walter的男孩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警察当局组织了一次公开的母子重聚,借以重新树立起警察局在公众心中的威信,希望这个令人振奋的故事可以将公众的注意力从警察局内部肮脏腐败的丑闻中转移。

然而在见到Walter的刹那,他的母亲Christine Collins就发现这个男孩不是她的儿子。负责此事的J.J Jones队长劝说她将这个孩子带回家,Christine只得妥协。

但是Christine坚持这个男孩并不是她的儿子,甚至找来牙医为她证明。这个做法激怒了Jones,他以违反12号规定的名义,将Christine关进了精神病院。在Christine被监禁的日子里,Jones讯问了这个男孩,最后,男孩承认他并非Walter,假冒只是想来好莱坞看一看他最喜欢的男演员。

同时一个15岁加拿大男孩Stanford Clark向警察交代,其表兄Gordon Northcott在他的养鸡庄园中囚禁并虐杀了近20个男孩,囚禁者包括Walter。警察在犯罪现场挖出数具尸骸,但并未找到Walter的。

Christine在男孩承认自己身份的十天后被放了出来,她找来律师,将洛杉矶警察局告上了法庭。最终,Christine赢得了官司,杀人犯Northcott被判处死刑。

Christine相信Walter在某个地方活着。在她的余生里,她继续寻找着她的儿子,直到去世。

最后一次关于Christine Collins的报道是在1941年,她赢了对警察队长的诉讼并且导致他无法再从事警务工作,当时得到了10080美元的赔偿,但这位队长没有支付过,而且还是以退休的名义离开警察局(也就是说该有的退休福利都享有),活到了102岁。

——资料来自于鸡舍谋杀案_百度百科


【推荐理由】

这部片子混杂了多方面的恶,一方面来自于权利的滥用,另一方面来自于残暴的变态杀手,而真实事件的最终结局,将电影中最后一点光明扑灭,带来心灵的多重震撼。

(二)港台

1、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91 豆瓣主页

4254b61d36c3f0cb71645165a6372b3f_b.jpg

【内容简介】

4a6db425eb80d9811f02d10a7b75890c_b.jpg

20世纪60年代初的台湾眷村,男生小四本是个置身学校帮派对立之外的好学生,在喜欢上家世不幸、周旋于多个男生之间的小明后,却像跌进一个无底深渊。他新识了同倾心于小明的“小公园帮”老大哈尼,十分仰慕。但由于帮派纷争,哈尼惨死,小四参加了复仇行动。与此同时,小四父亲涉嫌政治被迫写交待材料并被解聘,受到迫害,近乎神经质;母亲受牵连被免掉了教职。小四因为冲撞校方被勒令退学。

家庭和学校所发生的事件让小四难以承受,他觉得小明变了,而小明与朋友小马的交往又使小四陷入友情和爱情的矛盾中,他与小马吵翻。在牯岭街的旧书市上,小四看见了小明,再次表明心迹,被拒。失去控制的小四接连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当场死去。小四被拘捕,初审被判死刑,由于此是国民党当局迁台后第一宗少年杀人案,各界纷争后,台湾高等法院更审为15年徒刑。

小猫王录了他唱的英文歌《阳光灿烂的夏日》送给小四,却被警员随手丢进垃圾桶。

【真实案件】

1961年,小四的原型茅武(十五岁),在校读书时,结识同级女同学刘敏(十四岁),成为恋人,海誓山盟。但茅武因打架和携刀入校被退学,和刘敏接触机会渐少,感情变淡。茅武怀疑刘敏爱情不坚,另交男友马积申,心怀妒恨,便托同学孔瑜约马积申谈判。后听说马积申将带武士刀前来,于是也取了一把木短刀前往。结果情敌畏惧未赴约,茅武反而遇到了放学的刘敏,一起走到牯岭街,茅武告知刘敏:“不喜欢你与马积申在一起”,刘敏回答:“你管不着”。于是发生争执,茅武拔出所带短刀,向刘敏连刺七刀,刘敏抢救无效死亡。

此案经台北地院判处茅武有期徒刑十五年,上诉高院后减为七年,但检察官不服上诉,最后由最高法院发回更审,仍改判为十年。

——资料引述自:

台湾“联合报”1961年关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真实案件的新闻报道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新闻真实事件报导

【推荐理由】

同《杀人回忆》一样,表面上是少年为情犯罪,实际上却写60年代的台湾社会,原案发时导演杨德昌十四岁,他看到的世界正是小四所看到的。原案的索然无味让我想起司汤达的《红与黑》,报纸上豆腐块儿大小的版面,若跟大背景联系起来,便能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心。影片讲青少年眼中世界的崩塌,他曾以为的是什么世界,又是怎样的现实氛围将其摧毁,经历过理想青春年代的大多数,都当有所感慨罢!

2、的士判官 1993 豆瓣主页


5a4f2d4ee5d0f0658d8dad35a6329ae5_b.jpg

【内容简介】

a24cb8a906f090f375eaf47f833ee9c2_b.jpg

香港1990年代初,的士司机拒载客人、漫天要价的情况普遍。

保险公司的经纪阿建(黄秋生)业务能力非常突出,纷纷欣羡的同事不知他做事的动力,是娇美的爱妻与其腹中的胎儿。但某暴雨夜阿建爱妻欲临盆,阿建慌忙打电话喊的士,但司机竟在他搀扶妻子下楼时转载出价更高的客人,尔后又一的士司机见他出高价答应载客,却在见他的妻子下体满是血时冷血地命他们下车,随后其妻因裙摆被车门夹住被疾驰的的士活活拖死。悲痛欲绝的阿建在阿聪的鼓励下本想振作,却是不能,事业、生活变得一团糟糕。联想起此前经历的几起被的士司机欺辱事件,他决定做的士判官。

——资料来源于豆瓣

【真实案件】

片头打出真实案件改变字样,但原案件已经难寻踪迹,真伪难证。

【推荐理由】

90年代初,香港出现了大批奇案改编三级片热潮,黄秋生所饰演的变态杀手形象,为他迅速打开局面,并凭借《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获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殊荣。这部同年上映的的《的士判官》也有同样精彩的表演,与《人肉叉烧包》中的天生变态不同,这部片子描绘的是冷漠的人情如何让一个正常人堕入恶魔之道,与香港同期同类影片相比,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而女神朱茵的加盟,为其中添了些温柔色彩。

(三)德国

这里所选的两部德国电影,并非改编自真实案件,而改编自一些对人类暴行源头有探索意义的实验,以此做结,也算给上述电影反应的种种问题,一个可参考的答案。

1、浪潮 2008 豆瓣主页IMDb主页


9283420010c7e35805ce1c829fb80223_b.jpg

【内容简介】

a9621da7bd7c0b02505df6c3a007f3d4_b.jpg

学期伊始,学校举办了一个以“国家体制”为主题的活动周。体育老师文格尔本来已经选定了“无政府主义”的课程,没想到却被同事捷足先登;他只好无奈接受了“独裁政治”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出不屑,一致认为纳粹德国不可能在现代社会重现。面对着这些大部分只为修学分而出勤的学生们,他心血来潮,决定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们体验一下真实的独裁政治。于是,“浪潮”诞生,被激发了兴趣的学生们商定了统一的标志(即图中的红色浪头)、服装(白衬衫)与手势(即“挥手礼”,右手在胸前做波涛状),而文格尔老师则要求学生们必须严肃地尊称自己为“文格尔先生”。当堂,他便令学生们起立集体用力踏步,将楼下的“无政府主义”课堂搅得不得安宁。短暂的磨合后,大家都适应并爱上了它。

于是,兴奋的学生们或粘贴、或涂鸦,让“浪潮”的标志一夜之间出现在全城的每一个角落,一名格外狂热的学生为此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徒手爬上了一栋尚在建的大楼顶端,在圆形屋顶上喷涂上一个巨大的标志——次日,这座楼上的标志便登上了报纸头条;他还携带了手枪,捍卫自己,甚至整夜坐在文格尔家门外,捍卫自己的领袖文格尔先生……

“浪潮”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们甚至自发占据了学校的某运动场地,不准非“浪潮”成员进入。渐渐地,一些学生,以及文格尔的硕士妻子,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太对劲。他们劝他立即停止这场闹剧,然而此时他也已沉浸在巨大的权力欲与成就感中无法自拔。他曾因自己与妻子间悬殊的学历差距而自卑,然而在“浪潮”中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终于,妻子的决然离去以及第五天一场水球比赛上学生们的大打出手,让文格尔惊觉事态的失控。于是,他在第六天将“浪潮”的所有成员召集到礼堂,点明一周以来他们所作所为之恐怖,意图就此结束课程。然而晚了,那名狂热的学生因此幻灭而精神崩溃,开枪打伤了一名同学后饮弹自尽。影片的最后,文格尔被警察带走,而觉醒的学生们相拥而泣……

——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真实实验】

1967年4月,加利福尼亚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历史课上,Ron Jones正在为他的学生上主题为第三帝国的历史课。一个学生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Ron Jones不知道如何回答。

下课之后,这个问题仍在Ron Jones的脑子了不断盘旋。他决定,在他的教室里重建一个微型的纳粹德国,让他的学生们亲身体会法西斯主义,不仅体会其恐怖,也体会其魔力。星期一,他站在讲台前,不同于以往,他开始向他的班级下达命令。

Jones原先以为,学生们会认为专制型的教学方式可笑,会抵触,不配合,但结果恰恰相反。要求学生们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很简单,意外得简单。学生很快变得更加有效率,原先的捣蛋鬼表现地十足优秀。

实验渐渐从教室扩张到校园,觉得这门课程有意思的高年级学生加入进来,校园内满是以组织手势相互示意的人。在这样的情形下,Jones做了也是最终让他决定终止这个实验的试验:委派了3个学生检举对第三浪的批评者和反对者。

结果来了20个人,他们告发朋友,出卖父母,这场运动在三天之内成了他们生命的全部。

Jones感觉到了实验的失控,他宣布,“第三浪”是全国性青年运动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国内政治体制变革。星期五中午12点,将会由总统候选人正式宣布组织的成立。学校里也会有相应的公告。学生们被鼓舞,竟没有一个人对他表示怀疑。

集会当天,200人的礼堂人满为患,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Jones准备好的只有雪花的电视机,他说:“我们差点都成了最优秀的纳粹。”之后,Jones播放了关于第三帝国的影片:帝国党代会、集体、纪律、服从,以及这个集体的所作所为:恐怖、暴力、毒气室。

集会过后,没有学生愿意提起当年这场实验。


——资料引自 纳粹速成,只需五日,略有改动

【推荐理由】

这部作品大概是最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德国电影,对于生活在高度集权下的中国观众尤其是中国学生来说,这部片子带来的震动难以言喻。影片常与著名的权利服从研究(又称 米尔格伦实验)联系起来,该实验测试受测者,在遭遇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实验开始前普遍估计是90%~99%的人会拒绝,最后的结果确是约在40%至33%之间。在之后世界上其他实验室的测试中,也得到了相似结论。

而7年之后的斯坦福,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更具争议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将对暴力来源的探讨推向了更普遍的层次。

2、死亡实验


493c8516f5b95cf9aec17d88b5463d54_b.jpg

【内容简介】

cacbc4ce2d4b3e9051e00c80c6b32839_b.jpg

出租司机塔瑞克•法德看到报纸上一个征招心理实验对象的广告前去应聘,与其他19名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男性应聘者被分为两组,分别扮演十二名囚犯和八名狱警,实施为时2周的模拟监狱实验,并各获4000德国马克报酬。开始时大家嘻嘻哈哈,后来狱卒开始使用权力维持秩序,随后发展到滥用权力、私刑、发泄个人情绪、最后组织实验的几个科学家都被“狱卒”们抓了起来,项目主管杜恩博士被人用枪打伤……

【真实实验】

5c55e7d1c1f584fc2e63caba2eedb7b8_b.jpg

1971年,津巴多把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改装成监狱,花15美元一天请来一批学生参与实验。这批学生要参加实验必须先通过一次测试,以证明他们是“心理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24名学生通过了测试,以随机方式被分成两组:其中9名学生担任监狱中的“囚犯”和9名学生则以三人一组轮班担任“看守”的角色,余下6名则作为实验候补。

实验开始是无聊且尴尬的,为打发时光学生囚犯开始挑战权威:撕掉缝制于衣服上的编号,把自己锁在牢房内不理会看守的命令,并取笑看守。监狱长和实验负责人津巴多则告知不知所措的看守们要自行解决问题。于是看守们对囚犯进行“镇压”:脱光囚犯的衣服、把囚犯进行数个小时的禁闭、没收枕头和被褥、取消囚犯的进餐、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进行俯卧撑或者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而羞辱囚犯、剥夺囚犯的睡眠、半夜把囚犯拉出来清点人数和进行各种屈辱性的活动。他们还采用了心理上的分化策略:服从管理的好囚犯会被提供特权,更好的牢房和伙食。

这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看守们采用的惩戒措施日益加重,以至于实验人员不得不对他们进行提醒。

在实验进行到36个小时的时候,一名囚犯因受到极度精神压力而出现哭泣、咒骂等各种各样的歇斯底里症状而退出了实验。津巴多觉得退出者是心理上过于软弱,实验只进行了大概一天的时间啊!他在后备名单中挑选了一位学生,让他在当天下午加入实验,填补空缺。

而这座虚拟监狱里,看守们还在继续着他们的游戏,想方设法折磨囚犯;囚犯们则继续承受着折磨,以行尸走肉般的顺从回应。在试验开始的时候,“看守和囚犯之间没有任何的差异性;而在试验持续了一周以后,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相似性了。”

试验一直持续到第六天。监狱情况渐进式的恶化启动了所有参与者的心理适应机制:一切都是正常的,一切都是如试验设计所安排的进行。连接替进入试验的候补学生最初的“这是个疯人院”的印象也已经被“这理应是个疯人院”的看法所代替,尽管他最初的时候以绝食进行反抗,但经历了黑房幽禁、狱友在看守鼓动下对他进行羞辱的经历后,本应最是正常的他换来的是彻底的孤立,他的绝食对抗让看守和囚犯们从某种意义上站到了一起。

试验过程中,囚犯们实际上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外界。在只持续了六天的试验中,大约有100多人以不同的身份接触这群囚犯:包括一名真正的典狱官,20多名心理系的学生,24名囚犯的父母和朋友……

但这100多个人,包括看守和囚犯,试验的设计者、心理学家津巴多,都没有想过还有一个选择:中止试验。他们已经成为局中人,被困在以理性和科学为借口所编织的铁笼之中,无法脱身,唯有服从,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直到试验的第六天,津巴多刚刚获得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女友到访,看到监狱里的状况,与津巴多强烈争吵,才结束了这场实验。

——摘自百度百科 斯坦福监狱实验,另有A站生肉 斯坦福监狱实验 1992年纪录片

【推荐理由】

斯坦福监狱实验被多次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以德国这个版本最优,很好地拿捏了艺术化的分寸,未走向对暴力的过分夸张,仅寻求感官上的刺激。也许与德国的历史有关,德国始终出于对纳粹的反思状态,加重暴力程度也是为了凸显人性沦落如此容易,带有强烈的自我警醒和自我反思意义。而这部电影放在最后,恰好可以回答最开始的问题:普通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三、结语

撒旦从何而来?

《失乐园》中写,大天使路西法备受上帝宠爱,却因不肯跪拜圣子,不承认圣子的地位比天使高,而率领天界三分之一的天使举起反旗,最终失败而堕落成撒旦。


心理学家津巴多将这个故事作为TED演讲的开场,这位饱受争议斯坦福监狱实验设计者,在三十年之后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推向世界:善恶是流动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天使,社会情境可以让一个人成为英雄,也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恶魔。

【菲利普·津巴多:普通人如何变成魔鬼或英雄】

uv_559759549_m_601_m0.jpg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演讲者另著有图书路西法效应 (豆瓣)

—end—

===========================

下期预告:

若善恶是可以流动的,那是否恶都是后天产生?难道就不存在天生的恶?在安吉丽娜朱莉所主演的换子疑云中,变态杀手Northcott的出现,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恐怖,下周同一时间,我们来聊一聊,那些一出现便搅得天翻地覆的变态杀手们——依旧改编自真实案件。

===========================

欢迎关注二十四帧微信公众号:二十四帧(frames-24),更多内容等你来看。

4d458857d4f3ed6993da5ad9776e3d4d_b.jpg

spacer.gif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zhuanlan.zhihu.com/24frames/20249377

Quote Of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