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Spotify 是如何实现歌曲的个人品味精准推送的

Broadcasted at September 12, 2015 at 02:42PM:

1441774217747.jpg

本文来源:TechInsider 译文创见首发 由 TECH2IPO/创见 花满楼 编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创见干货:

在线音乐服务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但是如何在这个领域胜出呢?答案只有一个:针对每一个用户量身打造最适合他音乐品味的歌单。Spotify 就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它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单纯凭借智能算法来做到这一切,真正有效的方式是人工筛选与计算机算法有机结合起来!


Spotify 上有一个播放歌单「Discover Weekly」。这个列表每周一就会收录各式各样的歌曲,做全面的更新.有一些歌也许耳熟能详,有一些也许从来没听过,但是它们无一例外的全部击中每一个用户的内心。人们纷纷表示这个歌单里面每一首都要值得收藏!Spotify 似乎有着一种洞悉每一个人内心喜好的魔力,对每一个人的音乐品味都了如指掌!

拥有如上类似感慨的人还有很多,这也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愿意在 Spotify 上面享受听歌服务的重要原因。

这家已经 9 岁的在线流媒体服务运营商在过去的一年中,已支付的订阅户数量已经蹿升到了 2000 万!另外还有 5500 万的免费用户。(免费用户就不得不看一些偶尔跳出来的广告,同时也没有拖拽功能,所以他们也就相应地失去了在一个专辑或者播放列表里面主动控制歌曲进度的权限。)

Spotify 取得上述的成绩固然值得喝彩,但是让所有人咋舌的主要原因是,这本来应该是 Apple Music 统御的一块领域,硬是让它另辟疆土,自成格局。它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今天就请走进 Spotify 位于纽约的办公室,看看这家从瑞典走出来的公司是如何一步步抓住每一个听众的内心,了解他们的诉求的。

人们听歌的真正方式

Spotify 之所以能够在 3500 万首歌曲的曲库中做到有效筛选,找出符合每一个用户口味的曲子来,这得多亏了 The Echo Nest 公司。这是一家音乐智能筛选公司,十年前从麻省理工学院的 Media Lab(媒体实验室)中诞生。在去年三月,Spotify 收购了 The Echo Nest,据报道称这次交易的金额为 1 亿美金。

The Echo Nest 的 CEO Jim Lucchese 在接受 Tech Insider 的采访时称:公司里一支 70 个人的团队每天琢磨的事情就是「将最正确的歌,在最正确的时间,递送给最正确的客户。」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不断分析每一首歌的类型、成分,去研究人们在网络上是如何讨论音乐的,以及大家每天享受音乐的方式是什么。在该公司没有被 Spotify 收购前,它就与 Rdio,Microsoft,Sirius 以及 Vevo 公司展开合作,收购后这种合作关系一直存在,使得 Spotify 逐渐拥有了世界顶尖的智能音乐搜索匹配能力。

在去年九月,于 FiveThirtyEight 网站上爆料,The Echo Nest 最初的一批项目就是在给每一个用户的听歌品味制作「档案卷宗」,他们给取了个更加明确的名字:「taste profiles」(品味档案)。负责这个项目的 Ajay Kalia 表示:他们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在「人们所听的歌」和「人们真正喜欢的歌」之间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这句话需要解释一下。举个例子。一个人在工作环境下往往承担着高度的压力,周围充斥着紧张的气氛,很多人难免会在这个时候放一些带来放松气氛的「纯音乐」来让人们的神经绷的不那么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个人单从自己的个人品味上就特别喜欢纯音乐;又或者是一个开车的人播放了大量的乡村音乐,但这个音乐只是适合开车的时候听,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本身就喜欢大量乡村音乐。

Kalia 对此补充道:「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一个单一的个体听众其实往往能代表很多听众。而一个听众的听歌选择很可能是由当下的情景,当下的时间段所决定的。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出个人品味与情境需要的差别,不同生活情境下所享受不同歌曲的差别。

Kalia 展示了笔者的「品味档案」,让笔者非常吃惊的是这个档案上非常精准地列出了本人最喜爱的一些歌手。尽管这些歌曲属于不同的曲风,但最后会被归到一个组别中。整个档案中有各种大小不一的组别。

1442024355129.jpg

最大的那个组中有 98 名歌手,其中包括了最有名气的 hip hop 歌手 Kanye West, Drake,Miguel 以及 Jay Z。令人吃惊的一点是,这个组别里面每位歌手的歌几乎都得到我同等程度的喜爱,播放的频率也近乎相同。

这一组的歌主要针对的是笔者主动自发去搜索的歌,不管它是经由播放表单获取到,还是通过搜索栏获取到,这些都是单从个人品味上最为钟爱的歌曲。而第二组的歌曲就笔者仅仅想让它成为背景音乐的歌,那是一种你完全可以轻松地靠在椅背上,完全不用在意歌词内容,或者去做其他事情时所听到的歌。

针对笔者的这第二组歌曲中,一共有 20 名歌手,其歌曲往往都是轻音乐,比如「This Will Destroy You」又或者「Explosion in the Sky」,再比如「Caspian」。这些歌往往都是笔者工作的时候才听到的。The Echo Nest 专门将其列为一组,跟第一组歌曲完全区分开来。

那么 Spotify 是怎么将第一组歌曲和第二组歌曲加以鉴别区分开来的呢?这主要是观察用户在听歌的时候,是如何找到这些歌曲的。一般来说,在听轻音乐,或者其他背景音乐的时候,用户往往不会主动自发地去按「下一首」这个键,它持久稳定地顺序播放;而如果是属于第一组的歌曲,那么用户会不断地去按「下一首」,直到找到自己最心仪的那首歌才停止动作。

音乐资深评论团队提供第二道保障

1442024418350.jpg

在 Spotify 上笔者还订阅了另外一个名叫「RapCaviar」的播放表单,它的官方介绍是「史上最酷炫的 hip hop 表单,收录最新出炉的 50 首单曲」。

这个表单每个星期会更新一次,而它的创建人是 Spotify 专门聘请的专家,hip hop 音乐资深 DJ Tuma Basa。他在诸如 BET 还有 MTV 拥有长达几十年的工作经历。正是这些老道专业的音乐人不断地在 Spotify 创建专业、地道、最能引领潮流的歌曲表单,才使得 Spotify 除过上述的智能筛选之外的第二个保障。目前,Spotify 拥有一支 32 人的专业团队,这 32 人是来自世界各地,音乐领域中专家中的专家,他们共创建了 4500 个表单,它们的名字包括了「空气、性以及水」,又或者是「流行朋克躁狂症」。

将音乐敲碎成无数元素

除了这些专家团队不断创建表单之外,Spotify 还在去年引入了一款内部工具 Truffle Pig,它大大提升了 Spotify 在乐迷心目中的地位。这款工具曾经是 The Echo Nest 拿来将音乐敲碎成数千个品类,比如「摇晃的」、「冰冷的」、「拍子很重,大声呼喊的」、又或者是「缓拍电子乐」。

Spotify 的音乐程序总监 Doug Ford 进一步展示了 Spotify 的歌单是怎么组建起来的。

每一个歌单都会有寻找一个图片来为它做品牌风格上的定位,然后 Spotify 会专门用心写出一段话来形容这个歌单,让人们明确知道打开歌单的那一刹那他们会一头扎进怎样的世界里。

比如,Ford 会利用上述提到的工具 Truffle Pig 来对歌曲进行重新的分类,使得歌单成为了每个人「心目中最爱的咖啡馆」。他选歌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够给人以冲击。」坦白讲,如果没有 Truffle Pig,Ford 是不可能从数千万的歌曲中找出风格统一,迎合用户兴趣的同一组歌曲的。但他还表示:「这是一种建立在数据之上的『直觉』,凭借这种直觉才能做出最终决策。」

Spotify 的人气最旺的一些歌单,比如「今日点击最高」歌单中的歌曲全部都是人为手工将其放入歌单里的,但是这些歌曲首先要过第一道关,就是 Spotify 复杂的算法。系统大概会花几秒钟的时间将这些候选歌曲筛选出来,然后再由人工评定是否进入歌单。

Ford 表示:「每次一听到人们评价 Spotify 拥有的不过是算法而已,我就想自杀!你这么说把我们置于何处呢?我们可是有着一个专业素质极高的团队的公司!」

但不可否认的是,数据真的在 Spotify 公司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筛选出来人们想要的歌曲,而且还能够用来评定事后这些表单的反响如何、

Ford 称:「你可以立刻根据数据判断出来这个表单是否成功。所有的表单是否迎合人心,我们全从数据上来得到。」

1442024550035.jpg

(图注:Matt Ogle(左)和Doug Ford(右)在 Spotify 的纽约新总部大楼中合影) 

Spotify 和 The Echo Nest 的合作成果的最好体现就是今年夏天发布的 Discover Weekly 。Discover Weekly 神奇般地将每个 Spotify 听众的品味全部猜到,这个歌单推出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社交网络上就已经是好评如潮了。

Discover Weekly 的负责人 Matt Ogle 表示:「Discover 带给人的感觉会很自然、更加贴近于人心,就像是你身边的一个朋友一样。这是它脱颖而出的最大原因。」

Ogle 曾经供职于 Last.fm。该公司同样也是分析音乐数据的行业顶尖初创公司。今年早期加入 Spotify 以来,Ogle 的工作方向就是不断地将大数据结合到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上。

Ogle 打了一个很简单的比方来阐明 Discover Weekly 是如何工作的:你一直在播放 A 歌和 C 歌,但是如果别的听众也在播放 A 歌和 C 歌的同时还听了 B 歌,而 B 歌是你从来没有听过的,那么 Discover Weekly 就会将 B 歌推送到你的耳朵跟前。」Spotify 就是要去寻找每个人音乐品味拼图里面丢失的那几块内容,不断地拼凑出更加完整的图像。

在最初团队展开的测试中人们发现,大部分用户在播放歌单的时候,如果这里面没有他们熟悉的歌手,他们就会觉得这个歌单完全不适合他们。于是现在 Spotify 会有意识的将某些肯定听过的歌,和一大堆新歌夹杂在一起,使得人们在接受一个歌单时更加容易,驻留的时间也会更长。

对于 Spotify 而言,Discover Weekly 仅仅是一个开始

Ogle 表示:「不管你是主流音乐听众,又或者是偏门的嬉皮士,我们都会努力让 Spotify 成为最懂你的音乐服务商。它将是人力和计算机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最符合人心的音乐。同时我认为 Discover Weekly 将是音乐私人定制化的开端。最终我们希望在 Spotify 的任何板块,任何内容上面你都能察觉到自己留下的影子。」

在线音乐的未来

不管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有着怎样的区别,未来很明显的趋势已经呈现:在线流媒体音乐将主宰市场!音乐下载实现的收入(比如从 iTunes 上下载),在 2012 年到达顶峰,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不断下滑。

在线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 Spotify 未来的路上一帆风顺。上个月,该公司闹出了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负面新闻。一个付费用户愤怒地揭露公司在未经同意的前提下,获取用户手机地理位置和浏览相册权限。为了打消公众对此产生的担心,Spotify 的 CEO Daniel EK 专门写了一篇博客进行澄清:解释这种信息的获取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私人订制你的音乐服务而已。

Spotify 似乎并不会为即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在线音乐市场感到过度的担心,尤其是要跟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 Apple 展开竞争。相反它还挺乐观的。

Dsicover Weekly 的 Matt Ogel 在谈及 Apple 对于 Spotify 意味着什么的时候表示:「其实竞争会带来更多的创新,这对我们两家公司来说都是好事。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也开始朝着我们的方向发展,相信这就是未来人们消费音乐的主流方式,对此我们深感欣慰。」




rc.img

rc.img

rc.imgmf.gif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tech2ipo.feedsportal.com/c/34822/f/641707/s/49c84054/sc/17/l/0Ltech2ipo0N0C10A160A8/story01.htm

Related Articles

0 评论 :

发表评论

Quote Of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