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周刊[第374期]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8weekly.verybs.com/archives/987

Google I/O 2015大会上提到的App Links到底是什么鬼?

Skip to main content
193726920083.jpg

Google I/O 2015 都看了吧?

我所期待的Chromecast的硬件更新和Google Cast协议的新特性都没有看到,有点小失望。但是,我注意到了Android M支持了一个新特性:App Links。

在大会中现场演示了这个协议的应用场景:点击电子邮件中的 Twitter 链接,会自动调用 Twitter 应用。也许有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feature,但是这个小feature对优化安卓生态上的用户体验,对Google做移动App的应用内搜索来说,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App Links是什么?

说App Links,就不得不先说一些背景知识。

在PC浏览器时代,由于HTML标准的存在,不同网站的内容相互链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PC浏览器的使用逐渐减少,浏览器不再做为主要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方式,人们停留在移动App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内容在App内产生和消费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是,每个App都是独立的,你必须打开不同的客户端消费不同的信息类型,否则就只能跳转到体验非常不好的Web页上(我能说有些心胸狭隘的厂商甚至连跳转到web都不允许嘛……)

这就像一个个“中世纪的古堡”,信息被圈在“城堡”内,各自独立,难以相互流通交换。最恶心的是,做不同的事情要去不同的“古堡”,甚至,做相同的事情也要去不同的“古堡”,比如看视频。有没有能够在不同“古堡”间瞬间移动的”随意门”呢?

有需求就有解决方案,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团队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各自拿出了自己的“随意门”方案。笔者2014年时了解到的就有:

  • Google的App Indexing;

  • Facebook的App Links(于2014年的F8开发者大会上发布)

  • Apple的smart app banners( 仅支持web到app);

  • URX的OmniLinks;

  • Quixey的AppURL(仅支持web到app);

  • Tapstream的Defferd deep links;

  • 百度的应用内搜索;

  • 豌豆荚的应用内搜索。

可以看得出来,虽然方案很多,但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处于跑马圈地阶段。直到这次Google把App Links作为Android M的内置标准,再加上亲爹Facebook的全力支持,这个行业的标准事实上也就形成了。

怎样支持App Links?

App Links的原理很简单,就是App把自己在不同平台下的跳转规则一并告诉对方,对方是什么平台就按什么平台的规则去处理。如果对方没装我们的App,那我就告诉它一个安装地址。如果对方平台的电子市场里死活就是没有我们的App(你说的是WP么),那么就只能跳转到Web了。

怎么告诉呢?当然是利用HTML标准里的标签。一个实现了 App Links 的网页大致是这样:

注:以下代码引用自知乎

<meta property="al:web:url"

content="http://applinks.org/documentation" />

Hello, world!

上面的代码只是帮助读者建立简单概念,App Links远远不止于此,Facebook还制定了更详细的标准,比如fallback、数据传递、UX 建议等等。

如果想深入了解,请移步这里

App Links的意义

App Links最大的意义当然就是用户体验的改善了,这个不言自明。

但我想说的是,App Links其实是应用内深链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封闭在App孤岛内的信息会重新被联系起来,并且被搜索引擎检索利用。可见它对于搜索引擎巨头有多么重要,所以Google制定了自己的App Indexing。新的Android M决定向Facebook的App Links开放兼容,表明Google拆除了这道篱笆,拥抱开放。

反观国内,腾讯、阿里这样的巨头却在加高这样的篱笆,互相屏蔽对方产品的链接,还指责是对方干的。都巴不得所有的App都是自家的,在自己院子里玩。

曾经有个朋友说过:中国其实有三个互联网,阿里互联网、腾讯互联网和其它互联网。

作者:侯光敏(wearebug),微信号12145508,正在创业做亦看(www.me2.tv)兴趣视频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点此全站设置为大字体 本设置保留在浏览器内
54 分享到朋友圈1.html?f=wangzhan 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炫耀你的微信影响力!~
0
  • 微信分享

要评论?请先登录

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 订阅
  • 私信
  • 微信

    微信号:

    12145508

  • 公众号
    wx_public_thumb.jpg
本文还没有被收录到任何文集,赶紧来收录它
+
huxiu img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w.huxiu.com/article/116468/1.html?f=wangzhan

Google最科幻部门ATAP亮相:智能布料和可以“看”到你的雷达芯片,还有全景动画

可能很多人没想到,这次Google IO大会的主角竟然不是Google X实验室,而是一个在主题演讲上完没有出现的部门——ATAP(高等技术与产品部门)。而他们的演讲,也成为了所有分论坛中最火爆的一场!

尽管它专注于移动设备的研究,而并非像X实验室一样进行无人车和气球网络一样的脑洞大开计划,但是看看他们的研究成果,你就知道,它同样非!常!酷!炫!。

Project Jacquard:布料变身可穿戴

这是最让人大开眼界的:让衣物有可能变触控板的特殊布料。也就是说,你可以把这块布直接当触控板用,在现场的示范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在在布料上做各种动作,从而向它发号指令,布料收到指令后,便成为一个操作界面,可以用它来开关灯、控制媒体播放器等。

而且还清晰地呈现了手指在抚摸布料时的产生的数据。比如这样:

IMG_2438

 

或者这样:

 

123

其秘密在于织造时,在布料里穿插了传导线,还有一个小芯片和传导线连通,这样就可以把人们的触摸等行为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语言,从而完成相应的操作。

这块布已经变得和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屏幕那样可以进行人与布料之间的交互了。控制手机算什么?还可以用它来关灯呢!

1234

这次大会上,Google还宣布了和服装品牌LEVI’S的合作——一条可以接电话的牛仔裤?感觉还有点小期待呢!

Project Soli:让你的手摆脱屏幕

Project Soli是一块极小的雷达芯片,它可以适配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实时追踪你的所有动作,然后通过你的动作,来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达。

听起来好像和现在很多的芯片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你看到下图就会明白,它不再需要你去触碰任何一块屏幕或者按钮,而是可以直接“看到”通过你的手,哪怕只是在空气中的滑动,或者一些细微的动作,都可以感应到。这意味着它很有可能让人们摆脱“点击屏幕”这种“过时”的交互方式,真正实现遥控操作。

11

如果使用过Apple Watch或者是Moto 360就会明白,很多穿戴设备对于动作的识别都不是很灵敏,比如说抬起手腕的时候屏幕自动点亮的功能,其实在很多时候,对于抬手腕这种大幅度的动作,智能手表们都会识别不出来,还是得靠点击屏幕,更别说是诸如手指移动等细节了。

Project Soli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我们现场的体验来看,它已经可以检测到非常细微的动作,比如手放在芯片上移动,或者甚至仅仅是手指的挥动,都可以被它追踪到,从而触发不同的信号。

现场的工程师也告诉我们,运用雷达来追踪手势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Project Soli并不是第一家做这件事的。它最了不起的就是,在10个月的时间内,把雷达芯片从下图的一个盒子那么大,

123

变成了5毫米那么薄,从而让它可以被放到智能手表里面。

456

这次ATAP部门在大会上还宣布,为了能够使Soli芯片可以应用到更多设备和应用中,将会开放自己的API接口。(Google真是棒棒哒。)

Spotlight Stories:以后电影这么看

Spotlight Stories原来是摩托罗拉手机上一个非常有趣的功能,它有点像是手机上的360°全景动画,你可以跟随着画面情节,然后翻转手机、拖动屏幕,来看到不同的画面。

而现在Google要把这项技术开放给整个Android生态系统了(摩托罗拉哭晕在厕所)。Google Play上已经有了Spotlight Stories同名应用,而据说iOS版本也将很快上线,可以让人们在应用里看到很多这样的视频内容。甚至也会在今年夏天登上YouTube。

而且Google还宣布,这种技术将会从动画的范围,推广到实时动作上。这个项目希望创造一种新型的沉浸式视频内容,不仅把控制权交给用户,利用智能手机来重塑动画制作和讲故事的规则。团队由一群电影行业老兵组成,包括《阿拉丁》、《小美人鱼》、《美食总动员》的动画制作人员等。

这项技术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你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虚拟现实设备辅助,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得到全景这个效果。如果你可以登录Google Play,那不妨下载这个应用体验一下;如果不行的话,查看文章末开头的视频,也能感受一下。

ATAP部门原来是摩托罗拉的一个高级技术部门,想要通过各种创新来恢复摩托罗拉的地位。尽管后来Google将摩托罗拉出售给联想,但他们把ATAP部门保留了下来,来帮助Google完成更有野心的使命。

而现在的ATAP,已经崛起为一个可以与GoogleX比肩的未来创新实验室。

ATAP

 

相关阅读:

    Google 那些疯狂的实验项目,其实特别在意“接地气”

    在Google眼里,你的衣服、裤子和袜子都将变成智能设备(喂,请不要随便拍我的肩膀,那是我的拨号键)

    【PW晨报】Android M 正式亮相,Moto Maker 登陆中国

    一场 I/O 大会,让我看懂了 Google 对第三世界的爱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pingwest.com/google-iio-2015-atap/

聪明人常做的蠢事

  1. 忽视设计和款式的重要性;
  2. 使用糟糕的工具,并引以为豪;
  3. 跟风从众;
  4. 不能发展自己的社交技巧;
  5. 将专注于对错凌驾于任何其它东西;
  6. 将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功过于自信地应用于其它领域;
  7. 低估努力和实践的重要性;
  8. 喜欢和其它聪明的人参加零和竞争;
  9. 热衷于拿自己的成就与他人比较;
  10. 忽视过于依赖信息带来的边际效果减低的现象;
  11. 喜欢用精英主义衡量他人。

来源: What are some stupid things that smart people do?对应中文翻译

我不算聪明人,但也许会犯以上这些问题,用以自警。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tumutanzi.com/archives/14063

Google 相簿無限容量上傳 1600萬畫素照片 1080p影片

Google%2BPhotos-0.png

Google I/O 大會今日舉行並發表了一系列新服務,其中有一個我們立即可用,並且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發表,那就是全新獨立的「 Google 相簿( Google Photos )」,和之前的 Google+ 相簿相比有非常多的改進,今天這篇文章,就讓一直以來使用 Google 相簿管理生活照片的我來為大家做一番完整介紹。

而在 Google 相簿眾多新功能中,一定要先提出來分享的,就是原本 Google 相簿裡的免費無限容量儲存空間機制,這一次進步到可以免費無限容量儲存「 16MP(俗稱 1600 萬畫素)照片」、「 1080p 影片」!

這一個強大的「免費無限量空間方案」,讓 Google 相簿不只大勝 Apple iCloud 照片圖庫 的空間容量,而且在可以儲存更高解析度照片影片的新方案下 Google 相簿儲存照片的品質也可以更接近 Flickr 的 1TB 免費照片空間

更棒的是,全新的「 Google 相簿」今天就會在網頁端、電腦端、 Android 與 iOS 上向所有用戶正式公開,我們立刻就可以開始使用。

全新獨立的 Google 相簿網站

延伸閱讀:




  • 免費無限容量的高解析度照片儲存空間:

獨立出來的新 Google 相簿帶來的新空間方案是非常讓人驚喜的,對於一般用戶來說等於是可以「無限容量的儲存所有高解析度照片」,因為就拿我剛剛買的 Galaxy S6 來說,他的相機照片解析度也不過就是 1600 萬畫素!

而現在「立即生效」的 Google 相簿新容量方案可以無限量儲存 1600 萬畫素(16MP)照片、 1080p 影片(沒有找到是否有時間長度限制),等於目前大多數手機拍照都可以用最高解析度儲存。

我們只要記得做好設定,以網頁版的 Google 相簿來說,就是在設定中選擇「高畫質」上傳即可,這樣就能獲得無限容量的高解析度照片上傳空間。

Google%2BPhotos-01.png


下面這張就是我用手機拍攝上傳的照片,選擇「高畫質」上傳,可以看到它的解析度維持在 15.9 MP 5312 × 2988 !而且這張照片「不會佔用我的 Google 相簿或 Google 雲端硬碟的空間容量」!

Google%2BPhotos-02.png


在最新獨立的手機版 Google 相簿 App 中,一樣可以選擇「高品質」的無限容量上傳模式,並且跟之前一樣,可以在上傳時選擇「連線 WiFi 時才上傳」、「充電時才上傳」,這樣一來自動備份手機照片就不怕耗電耗流量

Google%2BPhotos-03.pngGoogle%2BPhotos-04.png


那麼,無限容量的照片上傳方案到底有沒有壓縮照片呢?

其實還是有的,下面是同一張照片的比較,左邊是「原始照片」,右邊是「上傳 Google 相簿後的照片」,可以看到上傳後的照片雖然解析度不變,但是體積下降了。

Google 聲稱這是他在幾乎無損畫質下幫照片所做的壓縮,我們一般用戶也很難用肉眼辨識出其中的差別。

Google%2BPhotos-05.pngGoogle%2BPhotos-06.png




  • 自動相簿、自動分類、照片內容搜尋

全新的 Google 相簿對於懶得整理照片的朋友來說是更好用的工具。

就算我們不喜歡分類照片, Google 相簿的「Google 相簿會說故事了! Google+ Stories 自動回憶整理」現在整合成為相簿的一部分,每一次的旅程 Google 會依據時間地點、加上地圖與情境描述,幫我們「全自動」製作成一本一本故事相簿。

Google%2BPhotos-07.png


而在 Google 相簿的搜尋功能中,除了之前已經可以「搜尋照片回憶?關鍵字辨識 Google 相簿照片圖中內容物」,現在 Google 相簿會跟 Flickr 一樣依據照片內容自動幫照片分類成不同的資料夾。

只要點進[搜尋]欄位,就會看到這些依據地點、人物、景物所做的自動分類,下圖中可以看到我的照片被分成各個國內外城市的資料夾,以及各種景物的資料夾。

Google%2BPhotos-08.png


而跟之前舊版一樣,其實雲端時代根本不需要太多分類,因為「不需要搜尋時才要搜尋!這一步徹底改變你的工作效率」。

在 Google 相簿中不需要事先幫照片分類資料夾、不需要事先幫照片下標籤與說明,需要某類型照片時,搜尋威尼斯、櫻花、生日等等關鍵字, Google 就會判斷照片內容,自動幫我們找出這些照片!

Google%2BPhotos-09.png




  • 照片自動小幫手、更有彈性的手動修圖:

不過,看起來目前新版 Google 相簿取消了之前的全自動照片修圖功能,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點進任何一張照片,按下[自動]按鈕就能幫照片手動的立即最佳化。

Google%2BPhotos-10.png


另外在網頁版與 App 版的 Google 相簿中,還有一個新增的[小幫手]頁面,在這裡 Google 會自動分析我們的照片、自動推薦各種照片特效,例如自動把多張照片組合成全景、自動把產生影音微電影等(參考:Google 自動電影製造機:幫家族出遊聰明創作美好影片記憶)。

或許是之前全部自動化產生特效照片影片的功能對用戶來說太過直接,所以現在新的 Google 相簿透過[小幫手]頁面,讓我們可以先看到 Google 相簿自動產生的特效,然後再決定要不要留在相簿中。

Google%2BPhotos-15.png


而且更進一步的,原本的自動微電影、自動故事、自動動畫功能,現在全部可以在任何時候、組合任何照片來手動產生!對用戶來說更自由。

甚至還多了一個新的照片拼貼功能。

Google%2BPhotos-13.pngGoogle%2BPhotos-14.png




  • 自由分享 Google 相簿到 Facebook , 輕鬆共享給他人下載:

全新的 Google 相簿也讓分享照片、多張相片與整個相簿更加容易,只要點選多張照片後選擇分享,甚至可以直接分享到 Facebook 。

Google%2BPhotos-16.png


或是當你獲得這組照片的分享連結時,可以直接把連結傳送給朋友,對方不需要登入 Google 帳號也不需要使用 Google 相簿,都可以一次全部下載你分享的高解析度照片!

Google%2BPhotos-17.png


而且更棒的是,新版 Google 相簿增加了一個「分享的連結」頁面,在這裡可以控管所有我分享過的照片連結,並且隨時解除分享。

Google%2BPhotos-18.png




  • 跨平台自動上傳 Google 相簿工具:

新版的 Google 相簿上傳軟體也會在今天於 Android、 iOS 和各個電腦系統平台推出,大家可以到「 Google 相簿應用程式」頁面統一下載。

Google%2BPhotos-19.png




  • Google 相簿操作速度大幅加快

最後,在我長期使用 Google 相簿的經驗下,新版的 Google 相簿網頁、 App 都擁有比舊版更加滑順的效能,例如在 App 版中可以雙指放大縮小來查看不同時間區段的照片,而在 Google 相簿網頁版中的瀏覽速度更是和之前相比有非常大的提升。

之前我有一點點被新版的 Flickr 相簿所吸引,但是看到今天新發佈的獨立「 Google 相簿」後,後者再一次成為我心目中「一般用戶上傳備份、管理、分享照片」的首選服務,無限容量的高畫質照片備份、自動的分類與搜尋、聰明的修圖和特效,可以帶給我們整理照片的全新體驗。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Google 相簿無限容量上傳 1600萬畫素照片 1080p影片

Google%2BPhotos-20.pngGoogle%2BPhotos-21.png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TwitterGoogle+,獲得更多有趣、實用的數位科技消息,更歡迎直接透過社群聯繫我。

playpc?i=g9P4YlDkdOM:VI5hAsTvp-k:4cEx4Hp playpc?d=qj6IDK7rITs playpc?i=g9P4YlDkdOM:VI5hAsTvp-k:-BTjWOF playpc?i=g9P4YlDkdOM:VI5hAsTvp-k:F7zBnMy playpc?d=vB0jwF4ojB4 playpc?d=yIl2AUoC8z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playpcesor.com/2015/05/google-photos-1600-1080p.html

《熔炉》孩子们,世界很好,你们还好吗?

本片取材于2005年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真实事件,改编自自韩国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说。 剧情简介 来自首尔的 ...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kindlefan.cn/rlhzmsjhhnmhhm

自从得了精神病,精神好多了

自从得了精神病,精神好多了

原创 2015-05-26 澎澎和湃湃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0?wx_fmt=jpeg


这是数学家约翰·纳什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的获奖感言,是对妻子说的。在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美丽心灵》里,也作为台词出现。


他的妻子艾丽西亚是他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爱更在于才智上的吸引。1957年他们结婚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袭击了他,他怀疑自己被跟踪、暗杀,变得行为怪异。家人把他送进医院进行治疗,他的病情反反复复,妻子试尽各种方法,鼓励他与疾病作斗争。


几年后,因无法忍受生活在纳什的阴影之下,或许是为了他们孩子的安全考虑,艾丽西亚与纳什离婚了。但她没有放弃他,对他不离不弃,她坚信只要用爱,就一定能够唤醒沉睡在另一个世界中的纳什。她精心照顾他30年,让他病情转好。2001年他们复婚,事实上,风风雨雨几十年艾丽西亚从未离开他,用她的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并取得了胜利。


24日,已成为传奇的纳什和妻子因为车祸离世。美丽的心灵,其实就是爱与坚持。



同一天的新闻,山东菏泽61岁的候冠俊为了寻找走失的妻子,靠捡废品乞讨,拉着印有寻人启事的"房车"走了近2个月,只有流浪狗陪他。


0?wx_fmt=jpeg


据了解,候冠俊家住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龙凤行政村侯庙村,他的妻子叫杨兰芳,今年56岁,患有精神类疾病。妻子杨兰芳于41日(农历二月十三日)因被人抢走钱财与衣物后走失,走失时身穿绿色上衣,下身穿蓝色裤子,脚穿白色球鞋。


候冠俊和他的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在相濡以沫中一定也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拍成电影,足以走心,足以催泪。


前不久上映的电影《失孤》,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一个父亲,15年来骑着摩托车,穿行于城镇乡村,在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东部地区,寻找自己走失的孩子,这些年来,只有在路上,我才真的感觉到我是一个爸爸。


0?wx_fmt=jpeg


寻找亲人同样需要爱与坚持,我们祝福他们。



纳什不仅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在儿童时期还有自闭症——很多天才都有这种疾病,像爱因斯坦、图灵等。自闭症儿童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孤独地闪烁。


前几天印度影帝阿尔米·汗来中国宣传他的《我的个神啊》,和他的成名作《三个傻瓜》一样,吵吵闹闹、唱唱跳跳,很是欢乐。但澎澎最喜欢的是他执导并参演的《地球上的星星》,在电影里他是一名老师,用爱去呵护一名阅读障碍症孩子成长。


0?wx_fmt=jpeg


我们身边有很多特殊的人在改变着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他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的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是少数派,一旦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世人都为之叹息。



现代社会,大家在精神上似乎都有些疾病,焦虑、恐惧、自恋,妈癌、穷癌、懒癌,于是人们说,自从得了精神病后,精神好多了。


今天这些事例就是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得了哪种精神病,都还有希望,只要有爱,不要放弃治疗。




这里是澎湃新闻,谢谢你的阅读!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I5NTU3MQ==&mid=207272075&idx=5&sn=fb0fc2eb547843601b8ed686fc9da34d&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22%20id=%22sogou_vr_11002601_title_0

48GB《星际公民》素材泄露

呀~~~

正在开发中的网游《星际公民(Star Citizen)》有高达48GB的素材被人下载和泄露到互联网上,原因是开发商自己不小心泄露了CDN下载链接,而这个下载链接没有密码保护。《星际公民》由Cloud Imperium Game工作室开发,采用的是CryEngine引擎,利用CryEngine编辑器用户可以打开预览泄露的文件。泄露的原因是Cloud Imperium Game的社区经理DiscoLando公开了即将发布的第一人称射击模式的开发截图,屏幕截图中包含了一个不完整的内部种子下载链接,粉丝猜测出完整下载地址后将文件下载下来,在工作室察觉和关闭下载前已有两个人完成100%下载。mf.gif


rc.img
rc.img
rc.img

a2.imga2t.img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olidot.org.feedsportal.com/c/33236/f/556826/s/46a2c140/sc/31/l/0L0Ssolidot0Borg0Cstory0Dsid0F44195/story01.htm

从Uber和快的、滴滴、易到App对比看人性:设计给自己玩的产品,还是自己玩去吧

Skip to main content
114018641937.jpg

如果你认识一个朋友经常对你说谎话,或者给你很多不确定性,或者会让你感觉到不信任感,或者稍微不慎就可能被他骗,或者一不小心就会掉到他设计的‘’坑‘’里,我想任何人都是不愿意交这样的朋友的,大家愿意交真诚、善良、靠谱、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的人,这个是人的共性。

对于一些打车App也一样,在移动互联网App流行的今天,时间的碎片化,使得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要花2个多小时以上的时间在App上(数据来自网络),在这些时间里,我们和这些App交互,点击启动、输入文字、说话、享受优惠、预测自己的行程等等,App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每天都和它们交流,渐渐地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些App的“人性”。

这些App都是人设计的,每个设计的逻辑、思路、颜色、布局都代表着设计者的想法以及性格,设计者可能是代表老板意思,也可能代表自己的意思,通过和这些App的交互中,我们都能感受的出来这个设计者的目的,设计者的性格,以及这个设计者是怎么样一个人,是实在的人,还是靠谱的人,还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人,还是一个有点诡计的人。

如果是一个实在说话靠谱的人,我们会越来越相信他,如果是一个有诡计的人,我们会远离他,甚至不敢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到最后能留在我们手机上的App,或许就是寥寥几个,我们最信任的App,其他的都是过眼云烟,渐渐被我们遗忘。

那么做为一个用户,我就说一些Uber、快的、易到等打车App的使用感受,以及通过这些App的设计、交互、营销所感知的App背后的人性。

启动界面Slogan看App理念

yd.jpg

打开Uber的启动界面,是黑色背景,灰色线条构成的界面,App的名字放在左下角,一句“您的专属司机”就显得更小了,这样的界面给人感觉似乎在弱化它的品牌,因为它放在了不显眼的位置,同时一行小字,您的专属司机,给人的感觉是为您服务的,因为是您字,显得更加尊敬,同时又体现出很尊敬你的意思。

与此同时打开下快的的App, 显示的“快的打车,随叫随到”,文字放在界面上面正中,在界面的下部正中又重复了一次品牌名,这种设计给人的感觉是对自身的品牌非常在乎,因为诺大一个启动界面放两次产品名字,确实显得重复。就像你认识了一个朋友,他会不停的强调“我叫某某某”一样,而且随叫随到这个广告语,有点不可能。在中国的语境里,如果一个朋友对你说,欢迎有事找我,随叫随到,大多都是客套话,因为我们自己都明白,即时对方这样说,你也不会真的让他随叫随到。

通过对比能发现,一个App专注对于用户的服务,一个App专注自己的品牌。专注服务的,会把服务做好,会把用户看的很重要;专注品牌的,会把广告做好,会把声音做大。哪个给用户的体验和服务最好,红海过后,用户就会选择谁。

计费策略看App的本性

我最先用的是滴滴打车,后来觉得滴滴打车不好,很多细致的体验没做到位,比如定位不准等一些细节问题,再后来用的是快的打车,最后用的是Uber,为什么最后用Uber?因为经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晒Uber,感觉是在炫富,又是国外的东西,感觉肯定不接地气,所以一直没用,后来是一个朋友给我推荐,我才用。

之前在使用快的的专车功能时,彻底不知道他们怎么计费的,快的送了优惠卷,20元3公里就能超,所以坐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你不知道要花多少钱一样,有很多不确定性,就像你找一个朋友帮你办事,但是又不敢太相信,因为不靠谱,不确定。后来,我又打开软件重新找计费的方式,做为一个设计过App的人,我是彻底没找到,把计费的模式隐藏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陷阱一样,通过这些能看出App设计者居心,后来就再也不敢用快的。

而第一次用Uber,司机主动给我讲了计费方式,还让我不用担心,说就是堵车一个小时费用才15元,因为Uber的计费模式非常便宜,后来不记得具体的计费方式,又打开Uber软件看了看,1.5每公里,计时是0.25每分钟,这样计算确实非常便宜。

两种软件,不同的感受,让我感觉更愿意使用Uber,前几天打了20多公里,从北京东城到西城,花了一个多小时,因为堵车,优惠后31元,我想如果是快的,或者出租车至少要超100元了吧。

通过计费模式,就能看出两个App的本性,一个靠谱,一个不可靠,隐藏有陷阱。我想还有更多的用户都能感受的到,感受到软件设计背后的那个人或者那个人公司做决策的人。

营销方式看App的手段

ya1.jpg

因为用手机注册了多个打车或专车软件,所以经常能收到他们发来的优惠信息。比如易到用车经常给我送100,200元的优惠卷短信给我,估计送都有几千了吧,记得第一次送我100元,我立马下载App,登录一看,坑爹啊,原来是10元、20元的卷,累计起来是100元,就像一个超市做活动,送你100元卷,分成五六份,你消费5000元可以使用10元优惠卷,消费1万元可使用20元优惠卷,这个叫优惠吗?

另外,你想体验这种优惠,正如图中易到的优惠价标识的,你还需要分清很多车种,你需要知道圣诞车型,双擎车型……大概有25种车型,打个车还需要分清25中车型,用户那要多么痴迷你的产品,才会使用啊,当然跟着它学习的还有滴滴打车,不小心抢到了滴滴的红包,打开一看也是如此。我只想说,这种设计给自己玩的产品,还是自己玩去吧。用户打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方便快捷。但是这些营销手段已经远离了产品本身,只是营销法则设计者的孤芳自赏的方法罢了。

这种考验用户智商和愚弄用户的营销手段,曾经在新年红包中被诸多人吐槽,买“玛莎拉蒂送你50元优惠卷,买兰博基尼送你100元优惠卷……”这种高价物品低价优惠卷的营销手段简直太烂了,这种营销手段的设计者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以小的优惠卷吸引用户产生更多的消费,而充实自己的口袋罢了,而这个营销的方式只是一个诱饵。

很多营销者以为用这样的手段赢得了用户,其实不然,做为用户的我很快卸载了这款软件,并再也不会使用。这些貌似精明的营销手段得不到用户,只会耗费更多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让用户越来越远离你。

相反的,我得到的Uber优惠卷因为可以叠加使用,30元的优惠卷用了三次才用完,3公里的路程由于优惠卷,我只花费了4元,这让我更愿意推荐新的用户使用Uber,同时也改变了我对Uber的偏见,我想更多的用户如果体验了,他们也会向我一样推荐,因为我确实发现了不少的推荐者,而易到,没发现什么人推荐。

两个App,都是一样的营销手段,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把用户当傻子的营销者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结果被用户骗了,用户永远都是聪明的。近来不断有文章出来,解析Uber的营销模式多么高强大,解析Uber的运营模式多么高端, 其实这些分析都是表面的东西,根本不是Uber火的原因。

撇开这些营销的文章,体验下真实的Uber,Uber在中国不打广告却能很快突破中国残酷的红海打车市场,异军突起,靠的还是用户体验和服务,只有把用户真正的放在心里的App才能成功,靠营销和砸钱的手段而火的App不会长久,资本和市场泡沫过后,得到用户支持的产品才会留下,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最后,回归到人性来说,无论任何产品,都是给人使用的,产品只是一个连接点,通过这个连接点,我们可以看到一端连接的是设计者、老板、投资人,另一端连接的是用户,仍旧是人,通过这种连接,人与人都是可以感知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你傻,如果你认为别人比你傻,那么只能说明别人在无视你,在遗忘你。

用心做产品,用心做服务,用户是能感知到的,用户也会用心支持你的,只有这样,一个App才能长久,公司才能长久,所有的一切才能长久,否则只能昙花一现。

作者:移动互联网李建华,微信:ydhlwdyq ,任何媒体转发须保留作者个人微信和来源,不尊重作者劳动的行为将受到举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糊涂熊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16048/1.html
2 1.html?f=wangzhan 18
0 0
  • 1 0 陈成的分享,有12次浏览
  • 2 0 陈川的分享,有6次浏览
3
  • 顶(0
  • 点评(0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 点评(0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 微信
  • 公众号
本文还没有被收录到任何文集,赶紧来收录它
+
  • 铜板街 15k-30k 职位诱惑: 站在风口,我们一起飞
  • 正益无线 20k-30k 职位诱惑: 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完善的福利待...
  • 产品经理(电商与影视) 15-30
  • 水洗专家 60-80
  • 运营经理 15-25
  • 非标自动化设计主管 18-25
  • Senior Product Manager, Classroom Applications 24-40
  • G3-开放平台运营专员 15-30
  • 服务投标经理 20-40
  • 产品总监(手游) 20-40
  • 口语项目运营经理(沪江网) 15-25
  • 互联网金融高级产品经理(中顺易-深圳) 30-80
  • PC端产品经理 18-35
  • 售前投标经理 20-50
  • 类目运营总监/经理 16-30
  • 移动产品经理 15-25
  • 网络营销运营经理-小学频道 15-20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w.huxiu.com/article/116048/1.html?f=wangzhan

Quote Of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