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人「催催催」的本质是一种信息蛮荒

Broadcasted at February 9, 2016 at 04:42PM:

作者:张宇婷

大年初一,拜年开启。饭桌和茶余,你最有可能听到的估计就是讨论找对象、生孩子、买房子、涨工资,这些人生大事。

一旦没有在关键时间点,完成传统意义上应该做的事,就按下了亲戚们心中的提问键,一发发炮弹不断袭来,措手不及。

好奇心和「过来人」情结

绝大多数亲戚的询问都是无意识的。亲戚的出发点很简单,因为你现在正是找对象、谈恋爱、升职加薪或结婚的某一个重要阶段,想问问你的进展状况罢了。

还有一部分亲戚的询问,是因为他们是从旧生活中奋斗出来的。他们有着买房、生孩子等各种经历,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和我们分享。

一方面,长辈坚定的认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是最正确的,让晚辈可以少走弯路。另一方面,顺带回顾自己曾经的峥嵘岁月,自我精神激励。

一个人的经验未必是错的,但却不一定是另外一个人需要的。比如张德芬的《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写的,面对亲人和最爱的人,很难割舍自己的牵缠、纠结和情结。但是爱的真正极致是「放手」,给你爱的人最大的支持,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绑架在他们的身上。

其实「问」,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亲戚们应该了解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或者没有升职加薪,一定有难处和原因。不如问问晚辈在工作中具体遇到什么困难,或者结婚之后对家庭的理解有没有什么变化...... 这种有质量的聊天才能让晚辈和长辈之间互相加深理解,说不准还能给晚辈一些启发。

信息蛮荒和代沟

能问出一些杀伤力极强的问题,但也许亲戚和长辈的内心却是脆弱的,因为他们对我们了解太少。问问人生大事只是想开启聊天,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外奋斗的年轻人,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都快速增长,每一次回家都可能让亲戚们感到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成熟、更懂事。

长辈知道我们还没有对象,没有生孩子,但对我们的喜好、习惯,特别是脑子里的想法真的不了解。因为平时的不了解,也唯独只能谈这些了解的敏感大事。

要改变的不是一次两次沟通,而是告别粗线条的沟通。如果不想谈人生大事,不如从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和家人聊起。耐心、耐心、耐心是最重要的。

年轻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叛逆,也在努力的追求幸福圆满的生活。走进年轻人,不如看看他们喜欢的电视剧、电影或者网络用语,培养一些共同话题。如果能在过年跟自己的孩子说出「张芃芃」,说不准还会让自己的孩子惊喜一番,喜欢上你。

不被重视的思考过程

懂得、原谅,然后豁达,更何况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也难免有一天犯「催催催」呢?

亲戚们的「催催催」大多关注的是一个结果,关注你买不买房、结不结婚的结果,而不关注你买房和结婚背后的系列思考决策,这其实是让年轻人无奈的隐藏原因。实际上,晚辈更需要的是亲戚们对这些决定过程重视,这是真正对人格的认可。

更多的年轻人渴求的对话是:「你是对的,这是适合你自己的最好的选择,我们相信你的选择,就算你的选择我不认可,但依然支持你。」

而不是家人直接告诉你,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孩子是错的。

蒋勋曾讲「思维孤独」,很多时候急于要一个结论,却无暇顾及这背后的推理和思考过程。这不仅存在于亲戚和晚辈之间,也可能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不接受我的结论就变成我的敌人,很容易演变成对立。

老师或父母直接给出答案,学生或孩子就会逐渐放弃思考。因为缺乏耐心的沟通,思辨的过程被简化。这才是教育的过程中最令人担忧的。

题图来源:tookapic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14635

Related Articles

0 评论 :

发表评论

Quote Of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