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学习笔记一 对话框程序编程

MFC学习笔记一 对话框程序编程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Dictsearch.h"


//////////////////////////////////////

//		global funcitions

///////////////////////////////////////


int CompareItem( const void *arg1, const void *arg2 )
{
	CDictItem *pItem;
	char *pTmp;

	pTmp = (char *)arg1;
	pItem = ( CDictItem *)arg2;

	return strcmp( pTmp, pItem->GetKeyword() );
}
	
	
int SortItem( const void *arg1, const void *arg2 )
{
	CDictItem* pItem1;
	CDictItem* pItem2;

	pItem1 = (CDictItem *)arg1 ;
	pItem2 = (CDictItem *)arg2 ;

	return strcmp(pItem1->GetKeyword(), pItem2->GetKeyword());
}



//////////////////////////////////////

//		class Implementation : CDictItem

///////////////////////////////////////



char* CDictItem::GetKeyword()
{
	return m_psKeyWord;
}

void CDictItem::SetTrans(char* psTransLine)
{
	char* psTmp;
	psTmp=psTransLine;
	m_nTransNum=1;
	while ( *psTmp != 0 ){
		if ( *psTmp == '@' )
			m_nTransNum++;
		psTmp++;
	}
	m_psTrans=new char*[m_nTransNum];
	memset(m_psTrans,0,sizeof(char*)*m_nTransNum);
	
	int nNo;
	nNo=0;
	psTmp=strtok(psTransLine,"@");
	while( psTmp != NULL ){
		m_psTrans[nNo]=new char[strlen(psTmp)+1];
		strcpy(m_psTrans[nNo++],psTmp);
		psTmp=strtok(NULL,"@");
	}
}


void CDictItem::SetKeyword(char* psKeyword)
{
	if ( m_psKeyWord != NULL )
		delete m_psKeyWord;
	m_psKeyWord=new char[strlen(psKeyword)+1];
	strcpy(m_psKeyWord,psKeyword);
}

bool CDictItem::SetDictItem(char* psKeyword,char* psTransLine)
{
	if ( psKeyword == NULL || psTransLine == NULL )
		return false;
	SetKeyword(psKeyword);
	SetTrans(psTransLine);

	return true;
}

CDictItem::CDictItem()
{
	m_psKeyWord=NULL;
	m_psTrans=NULL;
	m_nTransNum=0;

}

CDictItem::~CDictItem()
{
	FreeDictItem();
}

void CDictItem::FreeDictItem()
{
	if ( m_psKeyWord != NULL ){
		delete m_psKeyWord;
		m_psKeyWord=NULL;
	}

	if ( m_psTrans != NULL ){
		for ( int i=0;iDictSearch(psKeyword,pDictItem) ){
			return true;
		}
	}

	if ( m_pDictItem == NULL )
		return false;
	pDictItem=(CDictItem *)bsearch( psKeyword, m_pDictItem, m_nDictItemNum, sizeof(CDictItem), CompareItem);
	if ( pDictItem == NULL )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void CDictSearch::DictSearchExit()
{
	FreeDictSearch();
	if ( m_pUserDictSearch != NULL ){
		m_pUserDictSearch->DictSearchExit();
		delete m_pUserDictSearch;
		m_pUserDictSearch=NULL;
	}
}


CDictSearch::CDictSearch()
{
	m_pDictItem=NULL;
	m_nDictItemNum=0;
	m_pUserDictSearch=NULL;
}

CDictSearch::~CDictSearch()
{
	FreeDictSearch();
}

void CDictSearch::FreeDictSearch()
{
	if ( m_pDictItem != NULL ){
		for ( int i=0;iDictSearchInit(psUserDict) ){
			DictSearchExit();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来Google+一周年纪念

来Google+一周年纪念 7月3号受到邀请,来到G+,而在此之前,我到處發貼求Google+邀請 大家都知道对于这种墙外的网站,身边很少的人能够一直的坚持的呆在一个人都不认识的平台上,@zaks wang @weiliyong 两个同学,是G+上少有的两个同学.但是正是因为不认识才有了陌生人从不认识到熟悉再到认识的阶段,在G+我很高兴的认识了很多人,这些人多的数不清楚,当然这里面有通过hangout认识的@chou niu ,在Gtalk上认识的 @weiguo, 当然还有 @su.. ,最重要的,认识人最多的是在@yuer 建立了一个叫Nexus圈子之后,我的社交范围瞬间就变得扩大起来,这里认识了@hugo ma @yuer @harry..还有很多很多圈子中Google忠实粉丝们,也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才下定决心入手了Galaxy Nexus,这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对于刷机和折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G+的一年成长了很多,我想我还是很幸运的,我接触电脑时间不是很长,页就是高中毕业以后才开始真正接触互联网,而我庆幸我知道了Google,还有Google+,而Google+的发布正好是我真正使用电脑的第二个年头,那时候略微知道点电脑知识,还只能算个小白,(当然部分原因要归咎于GFW,逼迫我学了很多东西),然而G+告诉了更多的东西.很多第一次来G+的人总是抱怨G+政治贴太多,总是抱怨G+看多了对这个社会会抱有不满,当然我来的时候肯定也是的,看到社会有这么的混乱,总是会有点点想法.但是G+是一个自由的平台,我不抱怨那些总是在发政治贴的人,他们有他们发表意见的自由,而我有选择看什么的自由,我的信息流在我不断的圈人中,政治贴不断地被稀释,而到现在再来看我的信息流,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而不单单只是政治类的了.还有一个我值得庆幸的是,真是G+让我成为了彻彻底底的Google死忠,从各个方面不断的冲击着我,一年前,我还是每天都会挂QQ,我甚至还去为空间加了背景音乐,而现在看透了..这一年到现在我很少用QQ,而电脑上也被Google的所有产品覆盖,Windows平台下的Chrome,谷歌拼音输入法,Web端Google的全部40多项服务.每启用一项服务,我都会被这样的服务所震撼:Blogger,免费的博客平台,要知道之前我还花了钱买空间架博客;Chrome,简洁大方,当然现在武装了几十个插件再也不是轻巧的浏览器了,但是却是我的浏览器,打着我的烙印;Appengine ,翻墙离不开他的;没他想想,现在,我想不到了;当然还有还多好多,每当我觉着Google这段时间该休息休息了,Google就会蹦出里更新,或发布几个东西.在G+感受会尤其深刻,每每感觉G+可能就这样了.G+ Team就会偷偷地弄出一些新奇的功能,就像现在,蛮以为G+Event更新后就没什么更大的更新了,G+ Team就弄出一个G+ History的新奇东西.看他的功能介绍,以及我想象的,这个功能能让你在网上冲浪的时时刻刻都保存在G+History中,并分享给正确的人看.我期待G+更加完美,未来更加精彩. 而来感受第二深的就是: *Google+是了解最新资讯的好地方* . #io12 这个变迁在前几天的时间里是多么的频繁,当然不是Google自己的产品,Google就更多的资讯,想苹果WWDC的时候,想微软发布Surface的时候,我看到一手消息都是这里来的,所以现在感到那些谷奥,36kr,往往都没有这里来的及时,来的准确,当然这里还有很多不同的讨论的声音,讨论产品的成败与否.而我想其他的社交平台除了晒晒靓照,发发牢骚,那些偶尔发个评价时事的消息都要被删的平台,肯定没有这种体验吧.而后这个又涉及到G+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一个社交平台吗?不,不是的, *G+很大程度是算是搜索的延伸* ,所以G+无所谓成功与失败,从他诞生起就是为搜索服务的,也兼具社交网站的功能,搜索需要的内容 , 这里的人发布的内容也是高质量的内容,互联网就是这样,人人参与,人人贡献内容,才形成了现在五彩斑斓的互联网,当然现在G+给了一个权限,你可以选择你的内容和全世界分享,也可以选在只在小圈子中分享.所以当你参与更多的内容的创建,你所可以获取的内容也会更多,因为别人会把你圈入圈子. 另外在这一年中,通过更深的了解Google之后,我发现其实Google会把G+打造成一个Google所有服务连接的平台,你在这里使用Google所有的服务,你不会在感到Google服务的分散,回想一年前,Google几大Web产品线,Calendar,Map,Reader等等,他们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地方,各自为政,而如今全部都合成到G+平台,虽然整合的过程必然的遭到了很多老用户的反对,但这个是必然的趋势.G+就是整个平台,G+就拥有了Google的一站式服务. 一周年了.感想真的很多很多,也感觉时间真的很快,科技发展真的已经超越了想象了,怪不得Google会说,有的时候法律的制定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了..

Linux 编译环境

无论是在linux还是在Unix环境中,make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编译命令。不管是自己进行项目开发还是安装应用软件,我们都经常要用到make或make install。利用make工具,我们可以将大型的开发项目分解成为多个更易于管理的模块,对于一个包括几百个源文件的应用程序,使用make和makefile工具就可以简洁明快地理顺各个源文件之间纷繁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且如此多的源文件,如果每次都要键入gcc命令进行编译的话,那对程序员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而make工具则可自动完成编译工作,并且可以只对程序员在上次编译后修改过的部分进行编译。因此,有效的利用make和makefile工具可以大大提高项目开发的效率。同时掌握make和makefile之后,您也不会再面对着Linux下的应用软件手足无措了。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讲述Linux应用的书籍上都没有详细介绍这个功能强大但又非常复杂的编译工具。在这里我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make及其描述文件makefile。

Makefile文件

Make工具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makefile文件来描述源程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自动维护编译工作。而makefile 文件需要按照某种语法进行编写,文件中需要说明如何编译各个源文件并连接生成可执行文件,并要求定义源文件之间的依赖关系。makefile 文件是许多编译器--包括 Windows NT 下的编译器--维护编译信息的常用方法,只是在集成开发环境中,用户通过友好的界面修改 makefile 文件而已。

在 UNIX 系统中,习惯使用 Makefile 作为 makfile 文件。如果要使用其他文件作为 makefile,则可利用类似下面的 make 命令选项指定 makefile 文件:

$ make -f Makefile.debug

例如,一个名为PRog的程序由三个C源文件filea.c、fileb.c和filec.c以及库文件LS编译生成,这三个文件还分别包含自己的头文件a.h 、b.h和c.h。通常情况下,C编译器将会输出三个目标文件filea.o、fileb.o和filec.o。假设filea.c和fileb.c都要声明用到一个名为defs的文件,但filec.c不用。即在filea.c和fileb.c里都有这样的声明:

  #include "defs"

那么下面的文档就描述了这些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It is a example for describing makefile

   prog : filea.o fileb.o filec.o

   cc filea.o fileb.o filec.o -LS -o prog

   filea.o : filea.c a.h defs

   cc -c filea.c

   fileb.o : fileb.c b.h defs

   cc -c fileb.c

   filec.o : filec.c c.h

   cc -c filec.c


  这个描述文档就是一个简单的makefile文件。


  从上面的例子注意到,第一个字符为 # 的行为注释行。第一个非注释行指定prog由三个目标文件filea.o、fileb.o和filec.o链接生成。第三行描述了如何从prog所依赖的文件建立可执行文件。接下来的4、6、8行分别指定三个目标文件,以及它们所依赖的.c和.h文件以及defs文件。而5、7、9行则指定了如何从目标所依赖的文件建立目标。


  当filea.c或a.h文件在编译之后又被修改,则 make 工具可自动重新编译filea.o,如果在前后两次编译之间,filea.C 和a.h 均没有被修改,而且 test.o 还存在的话,就没有必要重新编译。这种依赖关系在多源文件的程序编译中尤其重要。通过这种依赖关系的定义,make 工具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编译工作。当然,利用 Shell 脚本也可以达到自动编译的效果,但是,Shell 脚本将全部编译任何源文件,包括哪些不必要重新编译的源文件,而 make 工具则可根据目标上一次编译的时间和目标所依赖的源文件的更新时间而自动判断应当编译哪个源文件。


  Makefile文件作为一种描述文档一般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 宏定义

  ◆ 源文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 可执行的命令


  Makefile中允许使用简单的宏指代源文件及其相关编译信息,在Linux中也称宏为变量。在引用宏时只需在变量前加$符号,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变量名的长度超过一个字符,在引用时就必须加圆括号()。


  下面都是有效的宏引用:


  $(CFLAGS)

  $2

  $Z

  $(Z)


  其中最后两个引用是完全一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宏的预定义变量,在Unix系统中,$*、$@、$?和lt;四个特殊宏的值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在GNU make中则定义了更多的预定义变量。关于预定义变量的详细内容,宏定义的使用可以使我们脱离那些冗长乏味的编译选项,为编写makefile文件带来很大的方便。


   # Define a macro for the object files

   OBJECTS= filea.o fileb.o filec.o

   # Define a macro for the library file

   LIBES= -LS

   # use macros rewrite makefile

   prog: $(OBJECTS)

   cc $(OBJECTS) $(LIBES) -o prog

   ……


  此时如果执行不带参数的make命令,将连接三个目标文件和库文件LS;但是如果在make命令后带有新的宏定义:


  make "LIBES= -LL -LS"


  则命令行后面的宏定义将覆盖makefile文件中的宏定义。若LL也是库文件,此时make命令将连接三个目标文件以及两个库文件LS和LL。




  在Unix系统中没有对常量NULL作出明确的定义,因此我们要定义NULL字符串时要使用下述宏定义:


  STRINGNAME=


  Make命令


  在make命令后不仅可以出现宏定义,还可以跟其他命令行参数,这些参数指定了需要编译的目标文件。其标准形式为:


  target1 [target2 …]:[:][dependent1 …][;commands][#…]

  [(tab) commands][#…]


  方括号中间的部分表示可选项。Targets和dependents当中可以包含字符、数字、句点和"/"符号。除了引用,commands中不能含有"#",也不允许换行。


  在通常的情况下命令行参数中只含有一个":",此时command序列通常和makefile文件中某些定义文件间依赖关系的描述行有关。如果与目标相关连的那些描述行指定了相关的command序列,那么就执行这些相关的command命令,即使在分号和(tab)后面的aommand字段甚至有可能是NULL。如果那些与目标相关连的行没有指定command,那么将调用系统默认的目标文件生成规则。


  如果命令行参数中含有两个冒号"::",则此时的command序列也许会和makefile中所有描述文件依赖关系的行有关。此时将执行那些与目标相关连的描述行所指向的相关命令。同时还将执行build-in规则。


  如果在执行command命令时返回了一个非"0"的出错信号,例如makefile文件中出现了错误的目标文件名或者出现了以连字符打头的命令字符串,make操作一般会就此终止,但如果make后带有"-i"参数,则make将忽略此类出错信号。


  Make命本身可带有四种参数:标志、宏定义、描述文件名和目标文件名。其标准形式为:


  Make [flags] [macro definitions] [targets]


  Unix系统下标志位flags选项及其含义为:




  -f file  指定file文件为描述文件,如果file参数为"-"符,那么描述文件指向标准输入。如果没有"-f"参数,则系统将默认当前目录下名为makefile或者名为Makefile的文件为描述文件。在Linux中, GNU make 工具在当前工作目录中按照GNUmakefile、makefile、Makefile的顺序搜索 makefile文件。


  -i   忽略命令执行返回的出错信息。

  -s   沉默模式,在执行之前不输出相应的命令行信息。

  -r   禁止使用build-in规则。

  -n   非执行模式,输出所有执行命令,但并不执行。

  -t   更新目标文件。

  -q   make操作将根据目标文件是否已经更新返回"0"或非"0"的状态信息。

  -p   输出所有宏定义和目标文件描述。

  -d   Debug模式,输出有关文件和检测时间的详细信息。


  Linux下make标志位的常用选项与Unix系统中稍有不同,下面我们只列出了不同部分:


  -c dir   在读取 makefile 之前改变到指定的目录dir。

  -I dir   当包含其他 makefile文件时,利用该选项指定搜索目录。

  -h   help文挡,显示所有的make选项。

  -w   在处理 makefile 之前和之后,都显示工作目录。


  通过命令行参数中的target ,可指定make要编译的目标,并且允许同时定义编译多个目标,操作时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编译target选项中指定的目标文件。如果命令行中没有指定目标,则系统默认target指向描述文件中第一个目标文件。


  通常,makefile 中还定义有 clean 目标,可用来清除编译过程中的中间文件,例如:


  clean:

  rm -f *.o


  运行 make clean 时,将执行 rm -f *.o 命令,最终删除所有编译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中间文件。


  隐含规则


  在make 工具中包含有一些内置的或隐含的规则,这些规则定义了如何从不同的依赖文件建立特定类型的目标。Unix系统通常支持一种基于文件扩展名即文件名后缀的隐含规则。这种后缀规则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具有特定文件名后缀的文件(例如.c文件),转换成为具有另一种文件名后缀的文件(例如.o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lt;

  系统中默认的常用文件扩展名及其含义为:

  .o  目标文件

  .c  C源文件

  .f  FORTRAN源文件

  .s  汇编源文件

  .y  Yacc-C源语法

  .l  Lex源语法


  在早期的Unix系统系统中还支持Yacc-C源语法和Lex源语法。在编译过程中,系统会首先在makefile文件中寻找与目标文件相关的.C文件,如果还有与之相依赖的.y和.l文件,则首先将其转换为.c文件后再编译生成相应的.o文件;如果没有与目标相关的.c文件而只有相关的.y文件,则系统将直接编译.y文件。


  而GNU make 除了支持后缀规则外还支持另一种类型的隐含规则--模式规则。这种规则更加通用,因为可以利用模式规则定义更加复杂的依赖性规则。模式规则看起来非常类似于正则规则,但在目标名称的前面多了一个 % 号,同时可用来定义目标和依赖文件之间的关系,例如下面的模式规则定义了如何将任意一个 file.c 文件转换为 file.o 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lt;

#EXAMPLE#


  下面将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的示例来对makefile文件和make命令的执行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其中make命令不仅涉及到了C源文件还包括了Yacc语法。本例选自"Unix Programmer's Manual 7th Edition, Volume 2A" Page 283-284


  下面是描述文件的具体内容:


   #Description file for the Make command

   #Send to print

   P=und -3 | opr -r2

   #The source files that are needed by object files

   FILES= Makefile version.c defs main.c donamc.c misc.c file.c \

   dosys.c gram.y lex.c gcos.c

   #The definitions of object files

   OBJECTS= ve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LIBES= -LS

   LINT= lnit -p

   CFLAGS= -O

   make: $(OBJECTS)

   cc $(CFLAGS) $(OBJECTS) $(LIBES) -o make

   size make

   $(OBJECTS): defs

   gram.o: lex.c

   cleanup:

   -rm *.o gram.c

   install:

   @size make /usr/bin/make

   cp make /usr/bin/make ; rm make

   #print recently changed files

   print: $(FILES)

   pr $? | $P

   touch print

   test:

   make -dp | grep -v TIME>1zap

   /usr/bin/make -dp | grep -v TIME>2zap

   diff 1zap 2zap

   rm 1zap 2zap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gram.c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

   gram.c

   rm gram.c

   arch:

   ar uv /sys/source/s2/make.a $(FILES)


  通常在描述文件中应象上面一样定义要求输出将要执行的命令。在执行了make命令之后,输出结果为:




  $ make

  cc -c version.c

  cc -c main.c

  cc -c donamc.c

  cc -c misc.c

  cc -c file.c

  cc -c dosys.c

  yacc gram.y

  mv y.tab.c gram.c

  cc -c gram.c

  cc ver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

  -LS -o make

  13188+3348+3044=19580b=046174b


  最后的数字信息是执行"@size make"命令的输出结果。之所以只有输出结果而没有相应的命令行,是因为"@size make"命令以"@"起始,这个符号禁止打印输出它所在的命令行。


  描述文件中的最后几条命令行在维护编译信息方面非常有用。其中"print"命令行的作用是打印输出在执行过上次"make print"命令后所有改动过的文件名称。系统使用一个名为print的0字节文件来确定执行print命令的具体时间,而宏$?则指向那些在print文件改动过之后进行修改的文件的文件名。如果想要指定执行print命令后,将输出结果送入某个指定的文件,那么就可修改P的宏定义:


  make print "P= cat>zap"


  在Linux中大多数软件提供的是源代码,而不是现成的可执行文件,这就要求用户根据自己系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需要来配置、编译源程序后,软件才能使用。只有掌握了make工具,才能让我们真正享受到到Linux这个自由软件世界的带给我们无穷乐趣。

title

 


房间进了抢劫犯,犯人其实一直住在我的镜子后面

@英国报姐

“房间进了抢劫犯,犯人其实一直住在我的镜子后面”。一起最近发生的真实案件,让人背脊发凉。入住酒店前检查房间真的很必要了…

 

 



喷嚏网官方App :【安卓】在 豌豆荚 、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搜索:喷嚏阅读;【ios】App store里搜索:喷嚏网官方阅读;

喷嚏网官方网站:http://dapenti.com (海外访问:https://dapenti.com)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喷嚏图卦】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agile&id=138459

This Feed Will Stop Updating on March 1st 2019! Please contact the owner to avoid disruption.

According to our new plans, Inoreader Pro is required to export RSS feeds.

If you are the owner of the feed, please consider upgrading to Pro.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blog.inoreader.com/2019/02/official-announcement-inoreader-new-plans-and-pricing-updates-in-february-2019.html

一位在维基百科上进行了 300 万次编辑的男子

Steven Pruitt 在维基百科上完成了约 300 万次编辑,撰写了大约 3.5 万篇原创文章,是维基百科上编辑次数最多的志愿者。而这一切是在 13 年内完成的,粗略估计他每分钟要进行约 3 次的编辑。根据他的编辑历史,很大一部分编辑都是修正拼写错误和修改格式,很可能是使用脚本来完成的。时代杂志称他是互联网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因为英文维基百科有三分之一的文章他编辑过。Pruitt 在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工作,工作内容与记录和信息有关,他表示自己每天花三个多小时进行研究、编辑和写作。他没有从这份自愿性工作上赚到任何钱,他称自己的母亲生长在前苏联,深知知识自由和信息自由的意义。

liiLIZF8Uh6yM.jpg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59498

中国互联网既是牢笼又是丛林

中国管制的信息的自由流通,只要你不发布我管的内容其他随你来

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之后,方可成再次撰文称,中国互联网既是牢笼又是丛林。他说,如果谷歌做了个 “谷家号”,然后把搜索结果都导向 “谷家号”,那么一定会是巨大的丑闻,首席执行官一定会被请到国会的听证会上,整个社会也一定会掀起抵制谷歌的运动。如果谷歌是在欧洲市场做这样的事情,那更是会引发欧盟的铁腕监管。2017 年,谷歌因为在搜索结果中优先呈现了自家的比价服务,就被欧盟罚款 24 亿欧元之巨。如果在欧洲市场做 “谷家号”,恐怕会被罚到破产。然而神奇的是,在一个以监管闻名的国度,做这样的事情却无需付出任何代价。百度现象折射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现状:在不应干涉的领域强力管控,在最应监管的地方却非常放任。

liiLIZF8Uh6yM.jpg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59438

高校再起文革风:柯华庆举报张千帆、林来梵、焦洪昌等法学教授

DxXOY1HVAAAW9iq.jpeg

DxXOY1DUYAAAhCT.jpeg
柯华庆教授自己的著作,跪舔共产党的奴才相跃然纸上

据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柯华庆举报张千帆、林来梵、焦洪昌等法学教授。

张、林等人的学术水平很高,编写的宪法学教材应该是国内最好的相关专业教材,尽力避开了意识形态的污染。柯对二人的举报名义是吹捧西方。焦虽未吹捧,但未赞美中特。

法学界人人自危。

DxexACGU8AAB3cr.jpeg
↑柯华庆

DxaJzD9V4AA2Khe%25281%2529.jpg

LUCY:深深的寒意开始弥漫,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有另外的说法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历史惊人地相似。文化人检举开始,意识形态争斗,而有一伙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cinacn.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19.html

加州大学警告教职工和学生在中国不要使用微信

加州大学向教职工和学生发去警告,建议他们在中国时不要使用微信等消息应用,也不要使用社交媒体,以避免成为中国执法机构的目标。加州大学提到了上个月在俄罗斯被捕的美国公民 Paul Whelan 的例子,Whelan 被控间谍罪,他使用了消息应用 WhatsApp。WhatsApp 在中国已经屏蔽,最流行的消息应用则是微信,几乎每个中国网民都使用微信。加州大学担心中国当局可能会以西方游客在微信里的言论作为拒绝离境的理由,因此建议不要使用微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发言人证实教职工和学生收到了警告邮件。

liiLIZF8Uh6yM.jpg

solidot?d=yIl2AUoC8zA solidot?d=7Q72WNTAKBA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59287

Quote Of The Day